道中道算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用百度帐号登录

只需两步;快速登录论坛

楼主: 南无无量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 净修捷要报恩谈(香港佛陀教育协会整理)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5 19:30:03 | 只看该作者
分享到:
这一切一切都是帮助来显明我们自己的「本心」哪。
「始本不离,直趋觉路」,我老念佛,我这不就是叫「始觉」了吗?我所念的是什么呢?念的「南无阿弥陀佛」,那就是「无量光佛、无量寿佛」啊,我所念的就是「本觉」呀。因此,我始觉所念的就是本觉,我始觉不就是没有离开本觉吗?这不就是「始觉合本」嘛!所以产生始觉,还得要始觉要合于这个本觉,这样儿才「直趋觉路」,直捷走上究竟觉的觉路。所以佛是「三觉圆满」,本觉、始觉、究竟觉都圆满了就是佛。咱们现在很荣幸的,是在本觉出生始觉,「要念佛了,这个是始觉」。你只要始觉不离开你这个本觉,老念,就直趋觉悟之路。那么假定是最殊胜的(情况),即生就「证无生法忍」。有这样儿的,晋朝有一个穷人,生活很苦,知道这个法门,他就拼命念佛,发了大菩提心。结果佛就现身给他说法,他就现生证了「无生法忍」,就成菩萨了 。他后来往生之后,七次到世界来,世界上人都不知道。直到清朝的时候儿,在乩坛 上才把这个事儿说出来,说了很多开示。
所以,在这个世界上韦提希夫人,《观经》,儿子太坏了,儿子要杀父亲,她要去救丈夫。不许给他东西吃啊,饿死他啊。她把果酱什么之类的东西涂在身上;涂在身上去见丈夫,丈夫就吃她这些东西就活命。后来儿子说,「这个老东西怎么这么些天不死啊」?别人说,「皇太后来看他,带东西」。(他)就要杀母亲哪。大宰相说,「我不干了,自古有杀父之国王,还没有杀母的国王,我不给这样儿的皇帝当宰相了」。他才没有杀。皇太后很苦啊,就求佛呀。佛就来了,给她说法,于是她见到极乐世界,她当时「证无生法忍」。儿子太坏了。所以就是我们这个念佛,不是说只有在往生、临终,不过绝大多数是如此,在临终才能显现的。极特殊的,你可以证到「事一心」,那就把见思惑就断了;证到「理一心」就破无明了。破无明有四十几个层次啊,所以《华严》是从十住、十行、十(回)向,每一个都是十,三十个位次这是「三贤」。(从)初住起就开始破无明,里头再有三十个位次,到初地那又十个位次,然后等觉、妙觉,最后一分无明破尽才成佛啊。所以「破无明」也不是一下子,破了无明的人就应该都是一样儿?那很不一样!还有四十多个不同的情况,一层一层的。就好像我们一个铜东西(把它擦一)擦,露出一点本来的铜的光,那你可以高兴啊,你认为你是擦得出来的;但是这擦的过程那还要慢慢的、慢慢的,还有四十多个位次。所以我们只要是「究竟觉」,那全部擦干净了,全部「无明破尽」了。
「始本不离」就「直趋觉路」,「暂尔相违,便堕无明」。「暂尔」,这么很短的时间,你这个始觉和本觉分家了,相违就是分家了,彼此相悖,没有去合本觉,就马上堕落在无明里头了。无明就是不觉了,就是迷了。所以我们要成就的话,就要破这四十多品无明。在修行过程之中,所以无明(就是要破除),我们修行就是「行和解要并重」。「解而不行,是增长邪见」,我只是去研究,看了很多书,懂得很多东西,我到处给人讲,而并没有按佛所说的去做,这叫做「解而不行」。「解而不行」,你所进步、你所增长的是什么?只是一些「邪见」哪!那并不是「正见」哪。「行而不解」,有的人就只知道念,什么也不懂,这个什么都不懂很危险呀 !很多人他念佛,他说我念一句佛,死后多个元宝。他的愿就是死后多元宝,因此他就不能往生啊,将来就是满他的愿,他就元宝多一些呀。佛都不勉强你,你的心愿,除非他放弃了,他不放弃,(就)老是这个样子。我曾在居士林碰见一个人,他说,「我没有什么,我的心愿就是我念这一切,他(就要)什么谁死了,让他能得到好处」。所以我这个大妹她说,「我只要求我死的时候好一点」,因为她看见我母亲和我岳母死得很平安 ,而她自己的婆母和公公死得很痛苦,所以她说我就是求这个。她说,「往生那我还有希望?没有希望」。这种人很多啊。所以就是「行而不解,增长无明」啊。我们要破无明,你只是去修,你不理解,你长的是无明。所以这些事情我们要「行解相资」是很重要的。所以《净修捷要》就是这个好处,我们很快的能够深入了解佛教一个「纲领」,有了纲领就好办了。然后以这个为核心,再进一步的随缘去「行解相资」哪,相互促进哪。
「故知正遍知海,虽入众生心想」。《观经》上有这个话呀,诸佛的法性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后来又说是,「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我们都知道「正遍知」,正遍知是佛的十号之一;「遍」无所不知,正知;这个正遍知,所知者如海呀,这个「正遍知海」就进入到一切众生的起心动念。不但是佛,观世音菩萨都是如此啊。观世音菩萨修耳根圆通,一步一步的打破「能所」,最后都没有,就是要灭。灭也要灭掉,「生灭灭已」,生灭这个灭,连灭也灭了,就寂灭了,「寂灭」现前。寂灭现前不是断灭,忽然得两种殊胜,生灭灭了之后得两种殊胜:「上与十方诸佛同一慈力」,跟一切佛同一的慈力,可以去救度;「下与六道众生同一悲仰」,和一切众生同一个心,在那儿求佛加被。「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嘛,观世音菩萨发心就发了这个心,证的果也是如此,(就是)「(与)十方诸佛同一慈力,(与)六道众生同一悲仰」。所以众生如果求救,观世音菩萨马上就可以解决,感应了,马上就知道了,「同你的悲仰」。但是他又「同一慈力」,有如来的慈力,慈力就到你身上了。所以这个「寻声救苦」,念观音灵验得救的人多到不可说,现在还是多得很哪!
「正遍知海,虽入众生心想」。可是大家要知道,寂光啊,常寂光土啊,是真实的净土,它不牵涉一点点的、咱们这个情和计呀。众生是情想啊,都是一些考虑呀、计算哪。不牵涉一丝一毫的情计。《楞严经》说,情和想,人类的「情想居中」;「情要再多」,畜生、鬼;「想要多」就是天界。「想」,理想,所以我常常说,感情要符合「理想」啊!佛法就是说,
32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5 19:30:51 | 只看该作者
(《大佛顶首楞严经》:「纯情即沈。入阿鼻狱。」)纯情则堕,纯情就堕落了,情越多就往下走了。「纯想」,这个想就离开情和情的对面,说理想还不大够,(是)「纯想即飞」 ,就是不牵涉这些情啊。所以这一切追求物欲、追求名利、眷属儿女,种种的感情,都在这「情」字里头啊。因为你这个就有所私,有所私就不可能是大公啊,就没有那个普遍的心啊,你只是在这个「有」,所谓「有缘慈」呀。佛是「无缘慈,同体悲」呀!「有缘慈」,你跟我有缘,我们是这个因缘,所以我对你好,我愿意帮助你。而这个善心就不算十分伟大呀,但总之还是好事,是「有缘慈」。佛是「无缘慈」,不是靠这个因缘的,我同等都要救度。「同体悲」,任何一个众生就都是我身上的,本体呀,他的病就是我的病啊!所以佛菩萨是伟大的,不涉一切情计。这些情计,众生,这些属于「情计」,就比「情」还要什么,(就)总是要考虑:(比如)我修法,修得怎么样,这么好不好?今天修的殊胜不殊胜?总是在那儿计算,总在那儿有所求、有所等待,这就陷于「有为」了。只有到了寂光真实净土,这个法身的境界,不牵涉一切情计呀。佛是虽然入到众生心想,可是佛并不是牵涉到我们这些东西,他都啰啰嗦嗦都带到他佛的「正遍知海」里头,他一点都不牵涉这些呀,是真实的清净。因此我们如果要成就「正遍知海」,同样的也是应该「不涉一切情计」。所以这个老实念就是这样儿,在念的时候,一切不考虑,就是这一句,就是这么一句跟一句的念哪。我常常说,咱们这么念的时候,一切都不换哪,比如说见佛、见光,都不能拿我这一句清清净净在念,来跟他做交易去换哪!这(要)坚持啊,「不涉一切情计」。
「微妙难思」,这个事情是非常「微妙」的,妙到了更加深入、更加细致。所以有的时候我们(用)这个显微镜(下的世界来形容),,它太小了,你看不见,它很「微」呀,然而它这个里头还是许多的事情啊,拿这个来形容这个「妙」。这个妙不是你(肉眼所观察到的)很粗(的结构),你能发觉的(很有限),(微妙就好比)你要藉助仪器才能知道啊。所以这样的「始觉合本,托彼依正,显我自心」,这一切都是「微妙」。「难思」,是「难思之法」,不是我们很简单的用我们现在这个头脑去思考能把它想通啊。那现在我们要求什么呢?我们先要求能够理解是更好,首先去「仰信」。因为刚才说的,有的(文句)是哪部经里头的话;哪部经的话,(那就)都是佛所说的嘛。我们这块儿(,这些经文都)是佛所说的,我们就应当知道它必然是正确的。但现在有的我已经接受了,有的还不能接受,但是我可以让大家放心,今天不能接受不要紧,你只要老念老念,你都会一天比一天明白的;自然自然就会,不要一定要请人家讲,你只要老反复的看来看去,或是念来念去,你就变了。所以这是佛恩哪!这是佛法的殊胜就在此。
「绝待圆融」啊,这一切是没有对待的;一有对待就是「二」啊,就是矛盾哪,就是我们世间了。这是离开对待了,不是对待的法。所以没有对待法,你还比较什么?本来是绝待的,是圆融的,是彼此没有妨碍的。对于「圆融」和「不圆融」,我们可以做一个比方嘛,水你可以往什么样的容器倒进去,它都是恰当的,都很合适。同样的水,电冰箱里头冻成一块冰,你这块冰你搁在什么容器里头它都不合适,有的搁不进去,有的搁得进去也不恰好。那么这个水它就是「圆融」啊,这个冰它就「不圆融」啊。那么这个冰和水的差别在哪儿啊?它就是多一点「寒气」 ,它凝结了,去掉了这个使它凝结的这点儿寒,它就是水了。所以这就是这样。这一些是「绝待的圆融」。

第十五拜
「一心观礼,万德洪名,能灭众罪,果能一向专念,自然垢障消除,不但道心纯熟,且可福慧增长,临命终时,圣众现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接引往生极乐世界,七宝池中,华开得见,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
    第十五条,「万德洪名,能灭众罪。果能一向专念,自然垢障消除」。这个名号是万德所庄严的,所以称为「万德洪名」啊。「名具万德」,这个名字里头就具有了万德。名字也可以「召唤万德」,所以名具万德,名召万德。你叫谁的名字嘛,叫谁就谁来嘛。这个名字是万德所成的,里头包括万德,所以叫这个名字,你就把万德都叫来了 。所以就是说,你念佛就全摄佛的功德成自己的功德,这是蕅益大师的话,这话好啊!你念佛的时候儿,这一句佛号,也是蕅益大师说的呀,就是释迦牟尼佛所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法呀,就全给我们了。这就全摄佛的功德成自功德,阿弥陀佛的功德,你念这一句话,就把阿弥陀佛的功德全变成你自己的功德了,所以这一句功效有这么大呀!「能灭众罪」,各种罪都可以消灭呀。
「果能一向专念」,你果然能够一向专念,「一向专念」这里头提出来了,这「一向专念」是个重要的、修持的关键。一个是《无量寿经》的「三辈往生」,不管你是上辈、中辈、下辈,共同的都需要的一个条件是什么呢?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一向」,就是我一向就是如此,就是一贯的;「专念」,是专一的念,不是什么都念,不是很杂呀;或者我虽然念的是佛号,可是心里总不安,总是想将来我有机会学点别的我才满意呀,这都不够专哪,(要)真正的「专念」哪!你果然能够「一向专念」,它不问你是不是达到「一心」了,这个就跟《阿弥陀经》不同在这儿。《阿弥陀经》是打一个突击,克期取证,规定一个时期之内,专心的修,修到如果能够达到了「事一心」或「理一心」,这样儿,最后一定能往生,这是一个解释。那么,再进一步,就是比这个还可以放松一点,就是「一向」、「一心不乱,专持名号」 ,不需要达到「事一心、理一心」;达到「事一心、理一心」你当然是好啊,那就可以你生到了方便有余土啊,可以生到实报庄严土啊。不过咱们一般的都是到凡圣同居土,那不需要达到「事一心,理一心」。你只要一心不乱的,不是想这想那的,
33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5 19:31:38 | 只看该作者
很乱七八糟的这么念,是一心不乱的,清清净净的、一心一意的在这儿念。所以玄奘翻译的就是「系念名号」,心就在这儿,就这么念这个名号。
所以《无量寿经》也是「一向专念」,就是一贯的,就是专念哪。也就是说,你不问自己能否达到「一心不乱」,(达到)还是达不到,都可以往生 。因为我们只要求能生到「凡圣同居土」,就已经是很了不起了,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如果你能够念到「事一心、理一心」,那更好了!所以(对于)往生有很多人误解了,以为「念不到一心不乱就不能往生」,这个是一个理解不深。所以夏老师说:「念不到一心不乱,一样可以往生;不一向专念,他不能往生啊。」就大体的、一般的情况(来)说就是这样,因为你必须要一定的修持嘛,一定的念哪,结这个净缘哪。而且这个「念」,不光是临终佛来接引,「果能一向专念,自然垢障消除」,我这个心中的污垢啊、障碍啊,都可以消除啊。「不但道心纯熟」,不仅仅是我这个道心的纯熟。为什么要教「一向专念」?就是因为你要消除这一切障碍嘛。你在要往生之前,你这个路上到处都是路障,给你安排了很多路障,你走不过去呀!安排了过去那个堵塞那个坦克车,安排了种种路障,它也开不进来了,军车啊!所以要把它(消除),(这都是)障碍呀。你多念就消除障碍;那不但是消除障碍,而且可以使你的「道心纯熟」,你向道之心才纯熟嘛。
我们修持就只是两件事情,两件事情其实说是一件事情,就是要「生处熟,熟处生」 。我们一个生的地方,一个熟的地方。我们熟是什么呀?贪瞋痴哪,为我打算哪,这一些熟极了;打妄想啊,从来没有说,我现在要整顿安排一点时间我来打妄想,自然就是妄想;那个贪心、瞋心、痴心你压还压不住,那熟极了!这种「向道的心」,我要来念佛,我要来做功德,来助人,利他,这些心是「生」。没有那些各种贪欲呀,那个心那么熟,(那么)自然而然哪;(没有)那个心那么真,一切都可以不管了,连命都可以不管哪。所以一个是生的,一个是熟的。修行就是要转变,把这个「生处变熟,熟处变生」。要把我们这个道心哪、菩提心哪,这些种种啊,慈悲心哪,要念佛呀,要持戒呀,变成很熟啊。而这些个世间,这些功名富贵、妻儿子女,一切一切大家所熟的东西,我们要变成生疏。这是一个转换哪!
所以就是说,你要欣仰极乐世界呀,要去修道啊;厌离这个娑婆,对于娑婆世界这一些东西,不是我喜欢的嘛,这也就是「熟处变生」啊,不然这正是我所贪恋的。所以念佛可以使得你「道心纯熟」,生的地方变熟了,而且可以你的福和慧都增长啊。我们这个福还不仅仅说的世间的这些享受,出世间也要福。出世间福很重要,你要想亲近善知识,你(要)有这个机缘。有的是你没有这个福报,今天有道场,就是参加不了;参加了之后你生病,别人都在那儿很好的听,你在那儿牙疼,许多障碍啊。曾经王上师在这儿的时候,对门住的那个(邻居)姓郝,这个郝居士人好极了;(郝居士)他后来就有了经验了,他有一次介绍人来见王上师 ,怎么也不成,总是说好了,到时候不行。后来他总结了经验,他要介绍一个人,他先替这个人念多少多少遍的「金刚萨埵百字明」,消除障碍;这么做了之后,就是成功了,到时候他可以来。
这个「障」字很厉害,大家有的时候是怕受罪,怕什么的,有的时候它不一定只是罪,它是增加障。增加这个「障」也是不得了,你不修持还好,一修持到处是干扰,阻止你修持。你刚刚说,我这个里头要多念一点,他偏偏单位上马上给你下达一个任务,叫你赶个什么东西,你计划落空了,这都是障碍。你要是很好的用功,有福报嘛,出世间福,所以你所需要的书就能得到,你要请的佛像就能请得到,好多很好的、种种的,大家都是遇见善知识,都能遇见善友,获得亲眷的菩提眷属,这都是福报啊。你这一个人念佛,全家给你反对,你这个就是障碍。这种情形很多啊!丈夫生气把她佛像扔出来,丢到好远去,是不是啊,要打架打不赢啊。所以菩提眷属,大家都知道是很可贵的事情,都是属于「福」。
出世间福也要啊,「慧」更重要了嘛。我们这里说关键是「慧」,你要恢复你的法身,得到解脱你这个烦恼,都是要靠般若啊。你老念佛,你福慧自然可以增长啊。更重要的是临命终时,所以这个「一向专念」意思就是你「信愿持名」。在前头信哪、愿哪都提过了,实际上已经暗摄在里头了。你只要能「一向专念」的人,他也就从信愿出发的嘛。那么,这样在他临命终的时候……这个往生不是你自己的力量啊!尤其是在临终的时候,不是(平常)念佛的时候,这个时候「四大分离」,非常痛苦;心也是,心力(是)极微弱的时候;这个时候要是能念哪,不是你平常锻炼的成了如此。所以很多人都以为我要锻炼到这一步,那就不是易行道了!是你能够达到这个佛来接引的条件!佛来接引,也就是我常常说:现在,比方说一般是五百分考取这些大学,我这个学校二百分就考取,这个可以;你如果零分就考取,这个不可能。极乐世界这个学校就是二百分能考取,而取了之后,没有降级,没有留班,各个是爱因斯坦的水平的毕业生,都要成佛嘛,是这么一个特殊的学校。但是你这二百分还是得要的嘛,所以你要达到佛这个愿力,来接引你呀,就是说你果然是信哪、愿哪,愿意往生啊。你在愿里头,你愿意来,而且你还是在念佛,一向是如此。一向是如此,所以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佛就和许多大菩萨和许多圣众和你有缘的,所以很多人这都证明了,很多人在往生的时候看见自己家里头过去已经死过的人跟着佛一块儿来接了,大家来迎接,现在临终人的面前。
是「慈悲加佑,令心不乱」哪!所以《阿弥陀经》两种译本,一种是鸠摩罗什的,一种是玄奘的。这两句话是在玄奘算命师傅的译本里头,在临终的时候儿。所以玄奘算命师傅为什么他要再翻译一遍哪?都是有原因,这种大德时间都是宝贵的。鸠摩罗什算命师傅的翻译本,大家都愿意念,念秦译本。玄奘大师,
34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5 19:32:24 | 只看该作者
大家知道他翻译得准确、翻译得好,也没有谁肯念,它就是绕口啊。但是他还是要翻哪,重要的就是加上了「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是佛的慈悲力来庇护你、来加持你,「令心不乱」!这个「令」字的分量很重,叫你的心,叫这个临终人的心,是叫它不乱,命令它不乱;这个「令」,它不一定是命令,就是使得它。还有的经上说,佛在这时候入一个特殊的三昧,而且让这个亡者也入另一种三昧。这个亡者这个时候于佛的加持入在三昧之中,因此他就能念了。
所以这个是靠什么?靠「他力」。往生法门、净土法门是「他力门」哪。要说你不相信「他力」,只相信「自力」,这个就不够啊。他力是弥陀的愿力呀,所以弥陀称为「大愿之王」啊,「佛中之王」啊!他这个愿力特别殊胜。你只要有一定的这种「信愿持名」,愿意往生,「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些条件符合了,在你这个最后的时候,佛就现在你前,大众现在你前,以佛的力量(接引往生)。这个说得简单一点,别的经上是说,佛,我这个《大经解》上都有,佛以这种三昧的力量,使得你也入三昧,这时候自然正念分明、能跟着念,那就随着佛往生了。
是「接引往生」,所以阿弥陀佛称为「接引佛」。我们修行者需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得到的果实就是「蒙佛接引」,蒙佛接引而得往生,靠佛力。所以「接引佛」,是一个手捧着莲花,一个手是这么垂着的。这个莲花就是你这个亡者所要坐的莲花,给你送来了。这个手就是接引的,表示接你,佛的威力加被使你能去。
「往生极乐世界,七宝池中,华开得见阿弥陀佛」。所以一到极乐世界就不是父母所生之身了,就在莲花之中「自然化生」,自然变化出来,就不是我们这种血肉的身体了,所以叫「莲花化生」。就是一生之后,大家都是三十二种大丈夫相。
这个就是说明,上面谈了很多很多道理,这就是具体的地方了。这一切都不二。阿弥陀佛,也确实大家都共同见到了极乐世界,见到了阿弥陀佛。我们开始念佛就是开始的觉悟,这个觉悟与本觉相合,就直趋究竟。那么,具体那就需要你「一向专念」,在临终就得到接引哪、往生啊。所以一个教,它一方面要跟你说明,这是必然有一个道理在嘛,至理存焉嘛,这是符合真理的,你能够接受。不是像乌烟瘴气的动物,它是最高的、最奥妙的、最清楚的,最正确的嘛。但是还不光是它正确什么的就好啊,你还要能做得到啊!要做得到,得怎么做啊?所以(念佛法门)它这个很全哪,这是做得到的嘛。你「一向专念」,我下定决心,从现在起,我就(是)供(的)佛像也请来了,开始很好,我就供上佛;供上佛,我就从很小的一个定课开始,我天天就念。他们这个小孩儿都在念,有的在中学时代,他现在上大学了,这是一个。他中学时代转换,一天他就是念到八万,念下来了。念后来就转变了,现在功课很顺。(念公讲到此处转头问身边的一个人,镜头虽未显示她的面孔,但是可以听到十分稚嫩的声音。念公问说:)「你今天念了多少了?」(那个稚嫩的声音回答说:)「今天念了一万一千。」(念公重复了这一句:)「念了一万一千。」(然后继续说到,)所以大家都是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将来就是一个佛化的家庭,菩提眷属,大家一致。

第十六拜
「一心观礼,极乐世界,德风华雨,妙香天乐,泉池林树,宝网灵禽,色光声香,遍满佛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增益有情,殊胜善根,大愿大力,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
这里讲到极乐世界的自然境界。「一心观礼,极乐世界,德风华雨」。这个风是「德风」啊,很清净啊、很温和,很舒适。「华雨」,它没有下雨呀,它只是风吹,吹到天上落华(花)。华很多,华瓣儿一瓣儿、一瓣儿下来跟下雨一样。华落在地下呀,随着颜色不同,红的跟红的华瓣儿在一块儿,黄的跟黄的在一块儿,自然在地下就成了图案,很美丽的地毯一样。你要踩上去,脚踩下去深四指,因为它是软的。你踩到哪个地方,这个华瓣儿下陷四指,这些软的东西踩下去,你起来(以后)它又是平的了。这个德称为「华雨」,华下雨呀。它是一天几次嘛,满地都是华瓣儿,而且华不是乱杂无章,东一堆西一堆呀;是各种颜色组成了很美丽的图案,都是华所成的。
空气里头,空间都是微妙的香。因为它这个世界一切东西都是各种宝所成功的,也是各种最上的香所成功的,因此它一切的万物都在放香。这个香有种种好的功德,能够让你「增益种种善根」,这个香也「普熏一切世界」,极乐世界的香。所以有些人在修法中闻到特殊的香啊,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极乐世界的香,你现在心里清净你闻到了;再有,有这个空行母来了,天人来了,你这里也会香,就是这个香啊,花香啊。
「天乐」,极乐世界到处都是,风吹的,树上都是有铃铛、有这种(铃),都会响,自然而然就奏乐。所以树、网子,树上都有宝网;屋子犄角上都有种种的悬的铃,叮铃叮铃,自然就是奏乐啊!到处是妙乐,天中很多演奏许多音乐呀。
「泉池」,泉水的池,流泉的池子到处都是。上面都是莲华,各种啊,「白色白光,黄色黄光……」所以《无量寿经》说,「随风散馥,沿水流芬」,随着风都散布这个香气呀;沿着河流的水,流水,流的是什么呀?流的也是香啊,也都在放香啊。而且这个水,它妙就妙在这儿呀!敦煌有一张画,画的极乐世界的游泳池,多少头上有圆光的菩萨在池里头游泳;岸上坐着很多就是游泳池畔在看游泳的,都是穿菩萨衣,头上有圆光的;它(极乐世界)也是一样嘛,你可以游泳啊、可以歌舞啊,都有嘛,那是清净,是快乐。而且它这个泉池就是不可思议呀!大家都在一个池子里头,可以随各人各人的意思啊;有的人你喜欢这水只到你脚面前,浅一点,对于你说就只到脚面;有的人希望深一些;有的人希望淋浴,从上往下灌;各种、各种,都是一个池子,随一切众生的心,所以这就微妙不可思议了!这是什么水能如此的聪明啊?所以处处那都是阿弥陀佛的心嘛,
35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5 19:33:11 | 只看该作者
不然他怎么能知道所有的人你在想念什么,而且马上就适应你,处处是如此。水出现,演说种种的法,显的、密的;有的听的灌顶受位的;有的听种种的各种声音。各种声音是你想听什么听到什么嘛;你不想听,它不是变成噪声!我这个隔壁过去有人放大喇叭,这儿住着一个姓吴的就跟他说:「你这个噪声干扰我。」(隔壁放大喇叭的)他说:「我放的是音乐。」(吴姓邻居说:)「不管你音乐不音乐,我不想听的时候,你来叫我听到就是噪声。」是对的嘛!他不想听,你放得这么大,你说音乐也不行嘛。极乐世界不是这样儿,你想听就听到;换句话,你想声音大就声音大;你不想听,「有」都没有了。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你所听到你马上「相应」。所以(不论)干什么,你就在那儿游泳、洗澡,都是在进步啊!所以(这)就是说泉池啊。
「林树」,所谓七宝树,不是故宫里看见的,这样儿一个宝、那样儿一个宝、金子什么什么合成一个树。那个树送给我都不要!(念公说着就开怀大笑)还不如我这样儿的呢!它是美得没法儿说了,只能拿什么珊瑚、玛瑙(做比喻),就说(七宝树)它又光明、又清净,颜色又好看,像世间的什么什么宝,不是真的那种很机械、那种宝来凑成这样儿一个盆景。那个盆景呆板的,那就是有钱人的、俗人的一种愚蠢的享乐,不是这样儿。它是黄金为地,那(是不是)也讨厌极了?金子又冷?它不是,它是柔软的,那个花踩上去,没有花,就是金子。所以「黄金为地」,「其触柔软」嘛。不是我们世间的金哪!这个世间金有什么好处?它光色不会受一切的腐蚀。铁就要长锈,铁长了锈多难看哪!铁锈难看极了,腐蚀。但金子从来不长锈,永远光色,而且一般都是金色光明嘛。所以用黄金来告诉你,你可以懂得,并不是真的又冷又硬那个黄金在那儿构成一个地面哪。总之都是非常微妙啊。
七宝树,「宝网」,树上、房子上都有七宝,种种宝、种种铃、种种乐器组成的网子,在那儿盖在上面。种种的摩尼宝,种种东西发光。它发光,它散香,出音乐,这一切都是如此。「灵禽」,鹦鹉、迦陵频伽、共命之鸟等等的。这个色、光、声、香,种种都有种种的颜色;种种颜色中又出现种种的光;种种光中又出种种的颜色;互相交换变化。这个刚才说了香,说了声,处处风吹,什么什么都发出了微妙的音声。这个色光声香是「遍满佛土」,到处都是一样的。
「成就如是功德庄严」,极乐世界是成就了这样的功德庄严。这样的功德庄严做什么呢?是「增益有情,殊胜善根」,落实在这一句呀。这一切一切都为了来「增益」,「增」是增长,「益」是饶益,让有情众生殊胜的善根得到了增长啊。「大愿大力」,这是大愿之王;大愿而且形成了力量啊,成了愿力呀,所以是大力,所以能够成就如是不可思议的庄严哪,「阿弥陀佛」。所以我们念到这个地方的时候随文入观,就想到极乐世界的情景,色光声香,种种花,种种一切一切的殊胜。

第十七拜
「一心观礼,极乐世界,黄金地上,宝树行间,莲华池内,宝楼阁中,发菩提心,念佛往生,住正定聚,永不退转,容色微妙,超世稀有,咸同一类,无差别相,悉是清虚之身,无极之体,诸上善人,皆由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极乐世界,黄金地上」。刚才说了「黄金为地」。刚才已经说了这是一个譬喻呀,世间上只有黄金可以拿来做譬喻,我们还可以稍微知道,极乐世界的地是如何的光、如何的明、如何的干净、如何的整齐。「宝树行间」,它是七宝的树,都很整齐,不是杂乱无章,一行一行都对正、排得很整齐。这个树是七宝为树,这些都是。七宝是作为形容词,不是那个很机械的,把那些宝(比喻成)长得(像)那样儿的叶子、那样儿的果子,(但)种种都是超乎世间的。宝树行间,在黄金地的上面,宝树的一行一行里头,在「莲花池内,宝楼阁中」,这都是讲了四个地方。在地上经行的,走着念佛的,坐着打坐的;有在「宝树行间」,在树的行里头,在里头围着这些树中间儿穿行的、经行的;在「莲花池内」,有的在那儿沐浴、有的在那儿静坐,在莲花里头,在池内嘛;「宝楼阁中」,宫殿楼阁,七宝的楼阁之中,就有许多是「发菩提心,念佛往生」的人。这些(人)发了菩提心又一向专念。「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在前头出来了,这后头也有「一向专念」,在这地方儿凑齐了,所以「一向专念」就两次提出。
现在,在这些地方儿,在黄金地上、宝树行间、莲花池内、宝楼阁中,都有发菩提心念佛得往生的人在那里,在那里是「住正定聚」。这个「定聚」,这是一个名词,就(有)三种:一种是正定聚,一种是邪定聚,一种是不定聚。「聚」就是聚合,也就是类。我们把这个话分为三类,一个是正定类,一个是邪定类,一个是不定类。这个分类有好几种分法儿,是不同的。这块儿所介绍的是最普通的一种,对于我们来说也就够了。我们所谓「正定」呢,就是一定可以证、一定可以悟的,这是属于「正定聚」,一定可以成就菩提的。「邪定聚」,相反的,必定是不证悟的,这阐提呀,阐提他不但不信,他还在毁谤,那在目前就确实他没有这个可能性啊,这称为邪定聚。「不定聚」是介乎两者之间。住正定聚,还没有成功,决定会成功的,就住「正定聚」。那么大家真正要是发了菩提心,发愿往生,那不仅仅是到了极乐世界「住正定聚」,在这个世界已经是「正定聚」呀。所以这一点求生净土,发大心、发大愿的殊胜是不可思议的,已经在「正定聚」里头了。所以《阿弥陀经》:「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他不退转,他就是决定可以成功了嘛,所以这都是不可思议之处啊!
「永不退转」,往生极乐世界的人,每一个都是永远不退转了,所以这个就是往生的特殊的含义。前头已经说了一个「寿命无量」,佛寿命无量,往生的一切人的寿命无量,到了极乐世界就没有什么叫做再死了,
36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5 19:33:58 | 只看该作者
这块儿又加上一个「永不退转」。不退转有三个不退呀:一个是「位不退」,就是地位不退了;一个是「行不退」,你的修行不退了;一个是「念不退」,我的起心动念,每一念、每一念都不退了,这后头的高啊。
「位不退」,到了极乐世界就位不退了,再不会变成凡夫了。在极乐世界的人哪,他不会再变成凡夫了。他(如果)再来,(那)他是极乐世界再来人哪,现在就得说「呼图克图」 了!再来人哪,不是凡夫了,所以称为「活佛」嘛,呼图克图乘愿再来。现在这些呼图克图」是假冒的,真的还是很可贵的。你要是到了极乐世界也再来,那也就相当于说,那就是「呼图克图」嘛,是吧,不会再堕为凡夫啊,他「位不退」了。
「行不退」,都是发「大乘心」,一律都是要成佛的,你不会再退为阿罗汉道,只求证阿罗汉,没有这个因哪,也没有这个缘哪,都是以「成佛为因、成佛为缘」。「行」,你的所行不会再退到二乘,只想修证到阿罗汉就为止,我自觉就算了,这些众生难度。诺那祖师 在母亲肚子(里)就哭,后来人家问诺那祖师:「呼图克图你在佛(母亲)的肚子里头哭什么?」「我哭众生难度啊! 」确实是难度啊!
有的人就退心,这么难度,我算了吧!像舍利弗,他说算了吧!有人跟他要眼睛,他就布施。布施之后,那人拿到之后(说):「你看,你性子太急,你也不等我说,我要眼睛,我是(要)左眼,你挖给我右眼有什么用啊?」舍利弗本想,我有两个眼睛,牺牲一个嘛,他就可以活命,我还可以看东西嘛,没想到他说「错了」。后来一想,救人救到底吧,那他把这(左)眼睛挖了给他。把这眼睛挖了给他,拿给那人。那个人一闻:「你眼睛是臭的,不能入药。」往地上一扔,拿脚一踩,把他眼睛踩掉了。他说:「这个我不行了,度众生我这不行。」结果就退心了嘛。退心了(之后),尘点劫都是声闻哪,再发大乘心已经发不起来了,再到释迦牟尼佛那才发大乘心哪。所以退(了)很难(再进)嘛。你看他到了这个程度,挖两只眼睛还退了,这就很了不起了,挖一只眼睛都了不起,还肯挖两只眼睛,还退了。极乐世界就永远不会退呀!
「念不退」更高了,念念流入佛的智慧之海,念念跟佛的智慧相契呀,那起心动念就无有不合般若的时候儿了。所以到了极乐世界能到这样儿的境界呀,所以都是「不退转」。又长寿无量,焉得不成佛!不成佛成什么?是不是?老前进,「寿命无量」,怎么着有一天你成功了嘛,一切功德圆满了。
在黄金地上,宝树行间,莲花池、莲花上头,宝楼阁里面,都是这些人。「住于正定聚」,「永不退转」的,这些人「容色微妙」啊!「容」是容颜,「色」是色相,是微妙,极其庄严。「超世稀有」,超过世间的,是极其稀有啊。「咸同一类」,大伙儿都是一致的,不是咱们这个世界,有这个皮肤,那个皮肤,这个种族,那个种族,互相歧视,要互相残杀,互相在斗争,互相压榨这样子。他是没有差别相了,平等啊。
「悉是清虚之身,无极之体」,刚才前头一段说过,莲花中化生嘛。「清虚之身」,身体虽然是有,只是一个形色,它并不是有血有肉啊,像我们这样啊。所以,他吃饭也是「以意为食」,凡圣同居土还有吃饭的习惯,到了吃饭的时候东西摆到这儿,他一看,一看就够了,所以他也不用大小便。想吃什么东西(就)都来了,吃完了之后,所有吃的东西也不要洗盘子、洗碗,也不要有人给你管,自然就没了。他还有这个习气,到时候儿还想吃一吃。所以这个习气很厉害啊,只有到佛才把习气能去得净。所以有些大德还有些毛病、习气,这一点我们要知道,我们看他的主流;有些属于习气,连阿罗汉都有习气。一个阿罗汉,那个恒河的女神跑到释迦牟尼佛那儿去告状,说:「你这个弟子老骂我,他走过恒河,就管我叫恒河小丫头儿。」这恒河神大概是个女的,她说:「他轻慢我。」佛就说:「这样,让他给妳道歉。」(佛)就叫他,说:「人家不愿意,」佛说:「你应当赔礼吧!」(阿罗汉)他就过去给人赔礼说:「恒河小丫头儿,我对妳不敬。」释迦牟尼佛说:「妳看见没有?他给妳道歉,他还管妳叫恒河小丫头儿。他并不是看不起妳,(这)是他的习气。他就是如此,成了习惯了。」所以这个习气也是如此嘛!
这个「清虚之身」,没有这个(血肉之身),但是他有习气,还想吃吃东西。「无极之体」,我们(常常说的)所谓「有极」;「无极」他虽然有这个形相,他并没有我们的物质这些东西这样子。所谓是无限的一个形啊,所以他这个就很微妙。这些个说法是《汉译》,还是借用道教的一些说法,「清虚」呀,「无极」呀,利用这一些。就是说明他是变化而生,不同于从父母所生的这种血肉之体啊,所以这个是非常清净。「清虚」者就是没有这些个实质的东西,「无极」者就没有这些个固定的、结构上的一些条件,都没有啊。
这些「诸上善人」,(说到这儿我们)就懂了,我这一礼礼的是谁呀?到了这儿才把这个对象指出来,我所礼拜是这些「诸上善人」。这些诸上善人在什么地方?这些「诸上善人」就在极乐世界的宝树行间哪,黄金地上啊,莲花池里头啊,宝楼阁中啊。这些诸上善人都是因为发菩提心念佛又得到往生的,他们现在住于正定之聚,不会退转了。容色也微妙啊,也没有差别呀,「清虚之身,无极之体」呀。这一切善人我才顶礼呀,这一拜就拜这些人。这些人是怎么到往极乐世界?再重复一句,这引起我们的注意了,这一些人「皆由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前头不是有了「发菩提心了」吗?这儿再着重一句,都是由于一向在专念阿弥陀佛,我(在)这儿顶礼,顶礼他们这个功德,这表示自己应当学习啊。
下面,刚才是极乐世界的「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其中多有「阿鞞跋致」,下面就要顶礼这些「阿鞞跋致」。

第十八拜
「一心观礼,极乐世界,菩提树下,宝栏楯边,闻妙法音,获无生忍,受用种种大乘法乐,福慧威德,神通自在,随意所须,应念现前,一生补处,诸大菩萨,
37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5 19:34:45 | 只看该作者
皆由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极乐世界,菩提树下,宝栏楯边」。在菩提树,极乐世界最高的树叫菩提树。那个广大、高大极了,功德也大极了。这个树你见色闻声,看见了树,看见树的影子,听见了它的声音,你去观想这个树,都得不可思议功德。可以得「三种忍」,甚至可以得到「无生法忍」哪,所以这个树是极端的殊胜啊!所以我们密宗很多观想,归依境啊,观想很多坛城啊,在菩提树的上面。你念着、想着这个树,就得到无边的功德。在菩提树底下,在宝栏杆的边边儿上,闻了妙法,证到了「无生法忍」哪。证到「无生法忍」,那就地上的菩萨了。「证无生忍」,真正证无生法忍是八地的菩萨,再上就是九地、十地,十一地是等觉菩萨,十二地就是佛了。再说特殊一点,十二地是妙觉,再佛、再高是十三地。所以到了八地就很高很高了,离佛就差一点点了,并肩了。彻证无生法忍的是八地的菩萨,但是初地菩萨就可以证。所以初地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六地、七地所证的深度不一样,但是都可以开始证。到八地真正证了无生法忍,证了无生之法。所以大家唱这个赞,「花开见佛悟无生」啊,到了极乐世界花开了就见佛,见佛就闻佛说法,闻到法音哪,闻到法音自个儿就开悟了,「证无生法忍」了。证了无生法忍不是个普通的事啊,你马上是地上的菩萨啊,那还得了啊!所以这是非常「顿」的法呀!
「受用种种大乘法乐」,所以地上菩萨的法乐,咱们是无法子想得到的。「福慧威德,神通自在,随意所须,应念现前」。他这个福慧,有福有慧,佛就是功德智慧、福报,福慧这(些)方面都圆满哪。福也圆满,慧也圆满,「福慧威德」。这一些「一生补处」啊,就不是八地菩萨了,那就是像弥勒。释迦牟尼佛这个法都完了之后,再到下面一个新的劫,到人寿八万四千岁的时候,弥勒菩萨来了,他成佛了。他是「一生补处」,现在已经在兜率在等了,将来他也是舍兜率,降王宫,然后出家、得道、成佛、转法轮、最后般涅盘,这是「一生补处」。
这些「一生补处」的菩萨,所以他的福慧、威德、神通自在,这一切「随意所须,应念现前」哪,心里想到哪里,就(是)心一动(就)都现前哪。这是「一生补处」啊,如弥勒一样啊,这样儿的大菩萨。现在虽然是菩萨,是「一生补处」菩萨,就是补佛位了。等于说你已经当选了总统,还没就职。选举的结果,你已经当选了,但还要到那个时候前任总统才满,才把职位交给你。实际上,下一届的总统不是别人,就决定是你了,这已经定下来了。所以下一届的佛就是弥勒了,但他还没有就职,就是这样,这要等一等了,这是「一生补处」。
这「一生补处」,是怎么成为一生补处啊?「皆由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呀。所以十地菩萨都不离念佛,这一生补处菩萨也由于念佛啊,念阿弥陀佛啊。所以我们不能把念佛看得是很浅哪,所以这一种概念,我们必须要把它端正过来。这一切,连「一生补处」的菩萨他之所以成为(一生补处)都是由于念(佛)哪。底下我们都要讲,文殊、普贤都在发愿要往生净土。文殊是大智慧,七佛之师,他也发愿,还有谁的智慧能超过文殊啊?都在求生净土啊。而且是最下的下根也可以去呀,也就是说最严重的病人患了绝症,病入膏肓都可以治。最高的像文殊、普贤这都不屈才呀,他们也要去。什么能够这么广泛哪?一切都不屈才,一切都可以救?这两头儿!所以当老师的就是怕学生水平不齐。水平不齐,你讲得低了,高的不爱听;你讲得高了,低的听不懂。老师不怕别的,就怕学生水平不齐。极乐世界这个水平再不齐,也到了极点了嘛,都能救度啊!不可思议呀!所以我常说,这些功课,从幼儿园到研究院是一个课本儿啊。只有佛法可以,就一句阿弥陀佛,你真的这么念下去,(这一生决定往生、作佛。)这个就是礼拜刚才(讲的)一生补处的菩萨。(下面)这个在礼拜什么?礼拜那个在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两种。刚才那个都在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这主要是实报庄严土,这一切。

第十九拜
「一心观礼,极乐世界,道场、楼观、讲堂、精舍,诸往生者,方便同居,或乐说法,或乐听法,或现神足,或在虚空,或在平地,随意修习,无不圆满,菩萨圣众,皆由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
这底下就是要来礼拜在「方便有余土」跟「凡圣同居土」的这些圣众。在极乐世界已经生的这些圣众,我们要观想、要礼拜,尊敬啊。他们都成功在我们之前,这是将来我们的同修啊。你去了之后,这不就是同修吗?是不是啊?我们将来的同修,所以要结缘哪。
「方便有余土」,是你在这一世已经断了见思惑,或者到了极乐世界之后断了见思惑,你生在方便有余土。它是在凡圣同居土之上,又在实报庄严土之下。实报庄严土是菩萨,菩萨要破尘沙惑,还要破无明。所以菩萨他在实报庄严土,也部分的可以证入到常寂光土,这是最高的啊。真正佛就在常寂光土。所以四土,极乐世界分成四土。但四土也不是划分得界限分明,也是融会、融合的,所以很特殊就在这儿。「方便有余」是断了见惑、思惑。凡圣同居土,极乐世界叫做「凡圣同居净土」;现在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在娑婆世界,我们这个土就是凡圣同居土。咱们不都是凡吗?咱们这儿有圣啊,就在五台山,文殊就在五台山哪。
在文化大革命之前,有人亲见文殊,一个福建和尚。这是两个人说的就不会有错,一个(是)通愿算命师傅 ,通愿算命师傅在比丘尼(里面),现在在国内是第一位了,很有道德,她那时在五台;再一位是圆彻算命师傅 ,他是福建人,他们那一个福建的同乡告诉他,他赶紧追那个和尚,他没追着。这个福建和尚,他到了五台之后,他很恭敬,他三步一拜。现在像(他)这种的人就很少了,三步一拜,三步一拜。拜到(总共)五个台吧,他走了一半的样子,看一个地方,一个小门,山上那个洞洞门上,写了一个「金刚洞」。他说这个名字(很殊胜),就走进门一看,哦!里面很大啊,
38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5 19:35:32 | 只看该作者
有道场,很多大殿,还有藏经楼等等,很多很多出家人。两种服装,一种是和尚服装,一种是喇嘛服装。五台山是两种啊,有和尚、有喇嘛。那么他就走进大殿,走进大殿很怪呀,这个大殿有一个台子,没有供佛像。因为没有佛像,他就没有顶礼,空台台。但是他围着那个台子转了三个圈儿,这也是一种礼节。绕啊,绕这个三匝,也是个礼节,就没有顶礼那么恭敬就是了。他说怎么上头没有佛像,很奇怪,这个地方怎么没有佛像?他预备走出来到别处看看,看看那个藏经楼,看看别处。当刚走到这个门口,刚要出去,后头出来一个小沙弥喊他:「什么什么算命师傅!」叫他。「哎呦!」(心想说:)「他还叫我?」他这个回头一愣,这儿怎么有人知道我呀?我一个人刚来。(小沙弥)他叫他,他说:「我师父叫你。」后来跟那小和尚走进去,就看见一个老头,看见(后)他就很恭敬的顶礼。顶了礼之后,老和尚就说呀,远来不容易,给他一个座位。就把那个座位给他。他就跟老和尚说:「你这个地方很好,我跟这儿(在这儿)挂单吧?」老和尚说:「你的因缘,你还是得回去,我这儿不能留你。」他说:「老算命师傅呀,你这儿怎么大殿上没有佛呀?」和尚就说:「我这里用不着啊。」这是禅宗的话,用禅宗的话,「外求有相佛,与汝不相似」。但是现在我们还是老老实实你把佛像拿去供。(念公说着就爽朗地笑起来了。)我们懂得禅宗的道理还是照样供,这是最高明,连禅宗这也不着。听了禅宗的话,我就不供了,那也还是「粘住」在那一边。
后来和尚不留他嘛,他就请老算命师傅开示。老算命师傅就写了几句话给他,他记住了。继续走,他没有丝毫感觉有任何特别,他也没有拜。他后来就是不行了,天黑了,不能下山,不行,危险了。正好有一个西藏人就在那块儿住,不是出家人,但是他就在那儿住;走到他那儿,那人就留他。说:「你不能走了,你走了之后很危险,你就在我这过夜吧!」他就留下来。留下来就招待他吃晚饭,两个人就聊天儿。这个和尚就问他:「你们这儿有多少和尚哪一共?全五台山哪?」「这五台山怎么算也不到几百人哪,」他说,「有人要供千僧斋呀,我们把所有的人都找来也凑不够」。这和尚说:「不对,不对!我知道一个地方,那儿一个地方就七、八百,你们还有其它地方,怎么凑不出一千人?」这个人说:「我在五台山,我怎么不知道啊?我当然清楚不够,从来是不够的。」两人就争起来。(一个说:)「我亲眼见(的)。」(另一个问:)「你在什么地方?」(他就说:)「我在什么什么地方,叫什么什么。」那人说:「没有这个地方啊。」他说:「怎么没有?」「我查书给你看。」五台山导游的、老的地图,各个方面,没有这个名称,没有个金刚洞。(这个和尚说:)「有几百个和尚(在呢),那它怎么会没有呢?」大家都愣住了,这怎么回事儿?僵持不下。住在那儿的那个人忽然说了句:「你恐怕是碰见文殊菩萨了吧!」
这句话一说完,他本来是预备吃饭的,他「啪」一下子眼泪也下来了,饭他不吃了,坐不住了。他开头儿再去拜,又从头儿三步一拜、三步一拜,拜到那儿天都亮了,怎么找也找不着了,找不着啊。找不着以后他就来到庙里头,把这件事情告诉他的福建同乡,这个同乡就告诉了圆彻算命师傅,这话是圆彻算命师傅也就在我这儿跟我说的。(圆彻算命师傅)他一看,他说你这个一定、一点不会错,决定是文殊。因为写的那四句话呀,它是可以横看,可以直看。横看是个表面的意思,直看又是个意思。直看就是说了文化大革命以后的事儿,也告诉他「将来佛前要没有灯啊,庙里无有僧啊」。(圆彻算命师傅)他接着就说,「我去追这个人」。他追没追着,这个人已经下山了。这就是见到了文殊啊。   
现在还是这样儿,文殊还是在那儿一接一送啊。去的人他都接,就是大家看了不认识。这件事情和古代的那个事情都有很类似之处。所以这不就是「圣人」跟我们在一块儿吗?雁荡、天目都是几百阿罗汉哪!浙江的雁荡和天目五百阿罗汉,这也是圣啊;还有不断的有佛菩萨来化度,来这个世界,也是圣。但是跟极乐世界不一样,大家不容易见着,见着也不容易认,而且很少很少。就不像极乐世界和「诸上善人」、「阿鞞跋致」到处都是,天天可以见面。这个是不同之处。
诸上善人共会,「凡圣同居」只是一个方面。本质就是他们是「凡圣同居净」,是净土;我们是「凡圣同居」,我们是秽土,污秽的「秽」,我们是「凡圣同居秽」。所以我们这个往生是容易的,是从凡圣同居转到凡圣同居,但是这就好像还是一层楼,不是变成方便有余了。但是你是从凡圣同居的脏的这一头儿,换到了清净的那一头儿。可是到了清净那一头儿,它那块儿自动的变化和高级的方便有余、实报庄严、常寂光打成一片哪,跟这边不一样啊所以这个搬家就是容易了,你不需要把很多东西运上楼,一推一转移就过去了。这个是容易之处,是从凡圣同居秽土,(转到)还是凡圣同居,(但)它是净土。
那么我们现在就是在顶礼什么?顶礼极乐世界这个「道场」之中、「楼观」之中,「观」也是楼阁的意思,大的建筑;「讲堂、精舍」,这一切往生的人哪。在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或者喜欢说法,可以大家凑在一起,他说大家听;或者喜欢听法,正好大家凑在一块儿;或现神足,他现种种神通啊。「或在虚空,或在平地」。这个凡圣同居在平地的多呀,方便有余都有种种神通,那他就是在虚空之中。「随意修习,无不圆满」。随他自己意思,想怎么修习都可以呀,没有不圆满的。这些「菩萨圣众」,所以我们要注意这个地方,他没有说别的圣众,是「菩萨圣众」啊!凡是同居土的,凡是方便土的都是菩萨呀,不是人哪,不是阿罗汉哪;都是发「大乘心」的人哪,都是菩萨呀!这是「菩萨圣众」啊!但是他现在断惑的水平只达到这样儿的水平,所以就是说只能在方便、同居。「方便」是(方便)有余,「同居」是凡圣同居,
39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5 19:36:24 | 只看该作者
但是都应该称为「菩萨」。这些菩萨都是因为「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普礼我们未来的同修啊。

第二十拜
「一心观礼,十方世界,示现广长舌相,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欲令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皈依供养,所有善根至心回向,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恒河沙数诸佛。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
再下,第二十了,普礼十方的佛 ,所以现在不仅仅是礼极乐世界了,(还要)「观礼十方世界」,十方虚空啊,中间儿有无穷的世界。 在十方世界之中都有佛呀,他们「示现广长舌相」,十方世界的诸佛在示现广长舌相。三十二相里头有这个「广长舌相」,释迦牟尼舌头吐出来之后,舌头能整个儿挡住自个儿的脸。我这个舅父是「南梅 」呀,他也有一个异相,他这个舌头伸出来能舔到自个儿的鼻子尖儿。所以他一说法,大家都很拥护的,称为「南梅」,讲经很多,也有著作,所以(人称)「南梅北夏」。佛的广长舌相就是能自覆其面。现在《阿弥陀经》里头,「十方的佛现广长舌相」。这个广长舌相就大了,「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这就是说,不一定我们要看舌头要这么大,就是佛所说的音声啊,说法这个「法音」哪,这个法音能够遍满三千大千世界。所以十方的佛示现这样儿的广长舌相,使得声音贯彻到三千大千世界。
「说诚实言」哪,所以佛都是没有妄语,最真实的话呀。这个诚实言是什么呢?都在称赞哪,称赞我们的无量寿佛的不可思议的功德!所以阿弥陀佛是十方佛都在称赞哪,「名闻十方」,十方的佛都在十方各个、自个儿的三千大千世界,对自己的一切有情在演说阿弥陀佛的功德。为什么要演说啊?「欲令众生闻彼佛名」,愿意自个儿本土的众生,愿意十方的众生都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字。听到了这个名字,大家就发起清净的心,我们不是一种染污的心哪。所以很多使人动心(的)哪,是些染污的东西。现在是闻到佛名,闻到这个道场,大家发起了清净的心哪。「忆念受持」,阿弥陀佛这样儿的功德,就忆念阿弥陀佛的功德,这样儿大慈大悲、大愿大力,这样子;一向住真实慧,大智慧呀,来为众生啊,救度啊,「忆念」哪。而且要「受持」,要接受、要执持、要修持,要「皈依」。我们应当依止,依靠阿弥陀佛。
我们要「供养」我们这个「供养」,大家现在,一般大家供养只是局限在交一些钱哪,献一些东西啊,上供啊,这样作为供养,这也都是供养,但是更好的供养是「法供养」,所以「一切供养法供养最」。「法供养」是什么?你就是「如说修行」就是最好的法供养,你「发菩提心」是最好的法供养。所以不一定就是要献这些啊,摆这些供品,摆些什么(的)。我以前在这些(事情)上也是相当执着,从河南回来以后就变化了,这些就看得是很次要了。所以这个供养是要有法供养。所以有人说,别人来送这些东西、来结缘也是一种好心哪,你应当……我说,我是让大家把这一般的、这一种的供养变成法供养,不就更好吗?法供养的功德大得多啊!所以我们供养也是如此,对阿弥陀佛供养也是如此,财物供养是不如法供养。「如说修行」,「依教奉行」,「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真正的「供养」。
你看,「皈依」、「供养」底下就(是)「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所有我这些善根以至诚的心来回向。回向什么?就把我的一切功德,都把它回转向于求生极乐。求生极乐这个「求」,不是个人的享受。所以我就说,有人求佛就愿意现在得佛保佑,一切平安,一切吉祥,发财,升官,死了之后我要到个好地方去,比别人还好;就是活的时候要好,死的时候要比别人好。只是一个为自己的打算,这个就往生不了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所要求的是利他呀!我要度众生啊!不是就是为自己,都想到自己。这个你是可以得一点福,佛可以满你的愿,但求往生就不可能了。它是大乘法,它都是大乘,大乘都是利他,不是阿罗汉。
我们说,为什么要求往生?就是我们要最快、最彻底来实现咱们度众生的愿望。我们愿意度众生,但你怎么度?自己还在水里头头出头没,我要想把水里的人都救出来,这不是个空话吗?所以你自己总要会了游泳,你自个儿有了救生圈,你自个儿再有救生艇,再有大的船,你这才能真正的救人啊,苦海救人嘛。所以到极乐世界就是为了这个嘛,你很快的成功,你就有办法,你可以分身到一切世界,种种说法,种种救度,度无边的众生啊。我们往生是为了这么一个大事啊!
再结合自己来说,我们多少生中,这一切,我们有多少亲眷。今生有亲眷,过去生中也有亲眷哪。今生对于亲眷的爱护种种的,你前生对于你那个亲眷同样是那样儿(爱护)。中间儿不过是隔了,(如同)演戏,那场戏下了,换了这场戏,你就把那个全忘光了,实际是一回事嘛。你今生如此,来生你这场戏完了之后又换戏了,你这就全不管了?这些人里有很多在地狱中,在油锅那儿受罪,盼望他的亲人来救度。而我们正是他所盼望的人哪!别人还没有这种可能啊!那么我们就要很快的来成功,我们才能去救他,才能满他的愿哪。所以这么一想,我们就要精进了,我们不能够(懈怠)。实际真是这么一回事儿。
那么,这样儿的话,「随愿皆生」。我们是闻了佛的名,闻了佛的功德,才「忆念受持」。佛就是多生多劫为了众生种种的勤苦啊、成就啊,因此我们也愿意来救度。往生我们得到不退转,往生一定「三不退转」,乃至得到「无上正等菩提」,乃至于成佛呀。底下,十方的佛是这么在劝导众生,这些佛有恒河沙数那么多。我们在这儿一起、一同顶礼,顶礼十方的佛。所以它这个法就是「广大」啊!是不是,大家看看时间很短,(文字)就是不多,但是你这里所礼拜、恭敬、赞叹的,各个方面都是很重要啊、很深刻呀,而且很「广大」呀。

第二十一拜
「一心观礼,四维上下,称赞本师,于一切世间,说此易行难信之法,劝诸有情,至心信受,护念十方念佛众生,往生净土,恒沙世界一切诸佛。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
再观礼,
40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5 19:37:15 | 只看该作者
就是「恒沙世界一切诸佛」。这一切佛他(们)是在赞叹咱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呀。「四维上下」,东南西北称为四维,上下就是中国「六合之内」,这是一个「六合」嘛。四方,(又)有上有下,不就六方了吗?四个角儿就都包括在里头了,就不用说十方,(只是)「六方」。所以在秦译的《阿弥陀经》就是六方佛,六方就够了。实在印度文是「十方」,玄奘(算命师傅)翻译的就是十方。那四个角儿,鸠摩罗什(算命师傅给)省掉了,六方够了。所以夏老师会集也是保持了六方,没有十方。但是把「慈悲加佑,令心不乱」这一些摄受进来了。四维上下,「称赞本师」,称赞咱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称赞什么呢?称赞本师在这一切世间哪,在这样的世间里头,种种的世间、一切的世间,来说这个「易行难信」之法。这个「难信」是一切世间都难信的法,不光人信不及,天比我们聪明得多,他也信不及呀;高的天也信不及呀,色界天、无色界天,「一切世间难信」的法。释迦牟尼佛(于一切世间,说此易行难信之法。)
「劝诸有情,至心信受」。四维上下,称赞本师说这个法,这是所顶礼的第一点。第二点,十方的佛自己都在劝这一切有情要「至心信受」啊。这是难信的法,十方佛都在那儿帮助劝导众生,你们要好好的信受啊,对于释迦牟尼佛所说,要至心、至诚的心来相信,来接受啊,相信释迦牟尼佛所说。而且十方的佛都在「护念十方的念佛众生」。所以我们在念佛,我们不但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在护念我们,你是他的好学生啊;阿弥陀佛在护念你,因为你想去呀,你要去求学呀;十方佛都在护念你呀,这个十方佛都在护念十方的念佛众生啊!就是你这个真正发心念佛的人,你得到十方佛的护念!这就使得你能够成功,能够往生净土。所以这样儿的诸佛遍满于「恒沙世界」,我们在遍礼恒河沙那么多世界的一切的佛,这就广了!我们就要礼他,和我们关系也如此,他称赞我们的本师,劝大家好好儿接受本师的教导,而且护念一切的念佛的众生。所以这一种,我们在礼拜,在恭敬佛,这就在拜佛,这就是功德。你知道这个佛的功德,增加咱们的信心哪,我们不是孤立的。(念公讲到这里对面前听众酣然而笑。)
所以有很多人总觉得,我在外面参加一个地方,人非常多,道场非常盛,这个师父非常有名气,很热闹,天天再有建筑什么,锣鼓喧天哪,香烟缭绕。这没关系,没关系。你真正的用功去修啊,你这儿(虽然)是清净,你这儿是「十方之佛之所护念」哪!所以我们所贵的是山林中的佛法,不是要求城市里头佛法的那个热闹。所以自古以来,山林中的佛法和城市里的佛法是不一样的,一个就是要广泛的结缘哪,热闹啊;一个就是清净啊,真修啊;这两个不可得兼哪!大家都要知道啊!你要去忙乱之后,种种忙乱了之后,正果算命师傅 有句话,他说你认识一个人,他就在你的脖子上挂一根绳儿。挂了根绳儿之后,他不定什么时候,他就来揪一下;你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高兴,有了绳儿(嘛),他要揪你一下。你挂太多了,这个刚揪完一下,那个再揪一下,老有人揪你,你就麻烦了。
所以说现在,我觉得要避免这个热闹,(避免)这个(让别人)老揪一下。但是(如果)我们互相为了说净土法门,为了巩固大家的信心,宣传正法,这个就是再辛苦也是应该做的,这个要分开。这些事不是被揪,是我主动的。尽量避免被人揪,不愿被人拉着鼻子走。我也有我的计划,这一些事跟我计划、在我计划相合,我尽力去做;因为年岁有限了,这跟我这个计划不合的我尽量避免哪,不能舍己循人哪!能够做的,那个力量也是不多,我们只能是踏踏实实的做几件对于佛法、对于众生有益处的事情。所以希望大家要护持,希望能做的事儿做成。每一件事做成是不简单的,都是好多好多障碍。

第二十二拜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顶礼,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经云」,经上说,这就是礼拜我们这个经了。「当来经灭」,这也是经文哪,以后佛经都是要灭的,这个经叫做《法灭尽经》。所以有人说,你们佛教也是要消亡的。我说我们佛教从来没有说要赖在世界上不走,我们早就说过了要灭尽的,第一部灭的是《楞严经》。所以我现在是比较着重这两头儿啊,一个是(第一部)要灭的,一个是最后存在的,这是两头儿。第一部要灭的是《楞严经》,现在已经看出来了,最有名的学者他们都在做文章,说《楞严经》是假的,这种学说现在还没有破尽哪。所以是有两派啊,你看现在虽然都这么说,圆瑛算命师傅还是做批注呀,这是一派呀;而像吕澄,他就是《楞严百伪考》,从一百方面来说都是假的,这也是很有名的学者。学者「解而不行,增长了邪见」哪。他们后来这一批人,湖北他们这一些人,还有王恩洋什么,又要说《华严》也是假的等等,因为跟他们那个抵触了。
小始终顿圆,法相唯识。小始终顿圆这五时,「小」是小乘;「始」是开始说大乘;「终教」,大乘法终了;而「顿」,特别了,剎那成就了;「圆」就是圆满哪,圆教。他拿这个「始教」的观点来反对「圆顿教」,所以他们错误就错误在这儿啊。根器不同,说法就是不一样。「小乘」不谈成佛,就是最多你证阿罗汉。到了「始教」,你可以成佛,「阐提不能成佛」;大家听过这个话,阐提不能成佛。而「终教」就不这么说了,终教就是说都有佛性,阐提也具如来智慧,所以阐提也能成佛。这不就矛盾了?当然是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而「顿教」就不一样了,顿教说剎那间可以成佛;迷就是众生,悟就是佛,一悟就是佛啊,什么叫三大阿僧祇呀?「圆」那更是圆融,圆含一切。因为对象不同,说的法就不一样。(比如)这数学老师,你现在讲奥姆定律,你给初中讲,就是代数式子,电压电阻之比等于电流,代数式子,这是常数。你要到了高深之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用百度帐号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道中道算命网

GMT+8, 2024-5-3 15:12 , Processed in 0.080889 second(s), 14 queries .

㊣ 道中道算命网

㊣  在线算命网欢迎您!QQ:51538801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