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中道算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用百度帐号登录

只需两步;快速登录论坛

查看: 8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老子的世界生成说浅识新解--老子的神理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21 11:50: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分享到:
老子的世界生成说浅识新解
《老子•四十章》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前者是世界从何处来的逆时向阐释,后者是世界是怎么来的顺时向描述。这就是老子的世界生成说。

1.道生一,气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论说,孔令宏把它叫做宇宙发生论。[1]我认为
中国
古人对宇宙的看法是:宇宙无起始;宇宙与道是无限的统一,“自古以固存”。因此,把老子的这一假说,叫做世界生成说。老子的这一假说,前贤多在列子阐释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
研究

讨论
,不断补充和丰富它的内容。


庄子
》中也论说了一、二、三。前贤多爱以庄解老,为什么却多不采用庄子的一、二、三之说解释老子的一、二、三呢?《庄子•齐物论》说:“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狂其凡乎?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张远山《庄子复原本注译》解释了庄子的一、二、三,并评析了《庄子》的这段论说。张远山说:“一与言为‘二’:一,实体一;言,名相‘一’。实体一+名相‘一’=‘二’。 ‘二’与一为‘三’:‘二’( 实体一+名相‘一’)+一(实体一)=‘三’。”辩析如下:“庄子区分实体一、名相‘一’。理由有三:其一,实体一不与天地万物对待,也不与名相‘一’对待;名相‘一’既与实体一对待,又与他人之名相‘一’对待。其二,实体一有真无伪;名相‘一’有真有伪。其三,人难尽知天道,唯有永远超越名相‘一’,方能不断增进对于实体一的认知。0《齐物论》‘既已谓之一矣••••••一与言为二, 二与一为三’,似为戏仿隐斥公孙龙《通辩论》‘谓鸡足一,数足二,二而一故三。’两者之义虽异,均属演绎《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王弼《老子注》:‘已谓之一,岂得无言乎?有言有一,非二
如何
?有一有二,遂生乎三。’《老子》并未及‘言’,王弼以庄注老,不合老义,颇合庄义。”[2]张远山的评析非常透彻,指出了《庄子》论说的一、二、三,不是对《老子》一、二、三的注释,而是庄子自己对道的看法。王弼在这里以庄注老,是对错了号。庄子没有详释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列子,名御寇。是老子弟子关尹的弟子。因此,列子对老子的世界生成说的解释,应是第一权威的解释。《列子•天瑞》说:“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混沦。混沦者,言万物相混沦而未离也。”列子把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论说,直接解释为“有形者生于无形。”即老子的无、有指无形和有形之物,是以人的经验感知为判断的两大类物质存在形式。这是对老子的“无”、“有”皆是物质的肯定。列子是深刻理解了《老子》原文的本义,肯定了老子没有把他作为本原的道,说成既是物质性的又是非物质性的。王洪图主编《内经》(以下简称王编《内经》)说:“老子说:‘道之为物’,‘有物混成’,道是物质本原的物质世界存在自身。又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之,德畜之••••••是谓玄德。’道又是非物质的精神本原和存在,并具有人格伦理的属性。”[3]老子说他的道是混成之物。是什么混成的呢?少有人深究。于是把道说成“物”又说成“无”。显然,这是没有弄清原文本义的评说。《列子》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阐释为道生万物前事物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很明显,列子的太易、太初、太始、太素不单是表
时间
的概念,而是以气、形、质“出现”为参照的时、空、物三元合一的概念。由此可知,老子的一、二、三既是指事物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同时也代指具体的事物。“太易者,未见气也。”太易时是“无”、“有”混成之物充盈的空间,混成之物就人的感觉而言是“恍惚”。“有”也不能感知。因此,“有”不叫气这一名称。这就是“未见气也”的含义。当道一分为二,“有”从与“无”“混成”的状态中分出,这是气可见的开始。气的命名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这就是“太初者,气之始也”的含义。气是“有”,也就是人的感觉经验可以感知的物。它就必然是有形、有质的。《庄子•徐无》说:“以阳召阳,以阴召阴。”《淮南子•览冥训》说:“阴阳同气相动也。”《吕氏
春秋
•应同》说:“类固(同)相召,气同相合,声比相应。”气在运动中因“同类相应”而由无序走向有序。在体“形”上相同的气不断集聚,即从元气中分出。这就是“太始者,形之始也” 的含义。以体“形”相同集聚的气,在进一步的发展中,以体“质”的不同又分开重新集聚。这就是“太素者,质之始也”的含义。“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混沦。混沦者,言万物相混沦而未离也。”道生一,气。一生二,形。二生三,质。道生一、二、三的过程结束后,生成和构成万物的材料、条件初始具备,混在一起,但还没有分别生成(构成)具体的万物。因此,空间中是一片混沦的状态。混沦,自然是人能够感知的混沌状态;与感觉“恍惚”的状态有别。老子作为特殊的专有概念的“有”,经列子阐释为气后概念清晰,就是指气物质。

列子把“道生一”的“一”解释为气,这在后世几乎没见有异议。《庄子•知北游》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故万物一也。••••••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张远山认为,这段文字中的“故万物一也”的“一”,应解为齐一。即万物皆因气聚而生,因气散而亡。而“通天下一气耳”的“一”,是老子“道生一”的“一”。[4]我完全认同张氏的这一解释。“通天下一气耳”的句读应是:通天下“一”,气耳。因为按照古人的语法习惯,如果要表达的意思是仅此一个气,它的正确表述就应该是“通天下,气耳”。庄子在这段话中,明确表达了“一”气是生成、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的观点。庄子肯定了列子对“道生一”的阐释。后世把“道生一”的这个“一”气,叫做元气。



老子的神理论


神是老子本源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文章围绕前贤对老子神理论的阐释进行
讨论
,指出老子的“神”的涵义是信息。老子赋予神以信息的涵义,意在揭示信息与物质运动的
关系
,解释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和根据,以此否定上帝神创世说的目的论,坚持朴素唯物主义的
世界
可知论。笔者在这一理解的基础上,对古人关于神的一些重要
研究
和讨论话题作出了新的阐释。

[主题词]神  精  生物  生生

1.老子“神”的内涵  神是老子本源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老子是一个无神论者,却提出了神是“天地根”的理论,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为此,首先要弄清老子的神所具有的特指涵义。《老子•六章》说:“谷神不死,谓之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这段话怎么解释呢?王弼说:“谷神,谷,中央‘无’,谷也。无形无影,万物以之生。”[1]谷的中央是“无”。王弼对老子以谷之中央为“无”,因而以谷喻神有所理解,但没有理解透,所以说不明白。张载《正蒙•乾称》说:“大率天之为德,虚而善应,其应非思虑聪明可求,故谓之神;老氏况诸谷以此。”应,应答之意。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总的来讲,天之为德是“虚”而善“应”产生的。这种虚而善应不是人的思虑聪明可以认识的,所以叫神;老子以谷的虚而善应来比拟它。张载对神是理解了,但仍然未能说得明白。朱熹综合前人的论说,解释“谷神不死”。他说:“问:谷神不死。曰:谷之虚也,声达焉则响应之,乃神化之自然也,是谓玄牝。玄,妙也。牝是有所受而能生物者也。至妙之理,有生生之意焉。”(《朱子语类》卷125)老子为什么以谷喻神呢?是因为“谷之虚也,声达焉则响应之”。发出声音,马上就会有响应,这就是神。朱熹的话让人明白了,能够让一方马上“知道”另一方的情况,无形无影双方互相应答的“东西”叫神。毫无疑问,老子的神,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信息。信息是不依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东西”。它玄之又玄。
现代
科学也未能完全把它弄得清楚明白。我在这里引用一段《万物简史》书中的论说,以说明它的玄妙。“量子理论有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沃尔夫冈•泡利在1925年的‘不相容原理’中提出的看法:某些成双结对的亚原子粒子,即使被分开很远的距离,一方马上会‘知道’另一方的情况。粒子有个特性,叫做自旋,根据量子理论,你一确定一个粒子的自旋,那个姐妹粒子马上以相反的方向、相等的速率开始自旋,无论它在多远的地方。••••••关于超距作用的见解——即一个粒子可以在几万亿公里以外立即影响另一个粒子——完全违反了狭义相对论。什么也超不过光速,而物理学家们却在这里坚持认为,在亚原子的层面上,信息是可以以某种办法办到的。(顺便说一句,迄今谁也解释不清楚粒子是
如何
办到这件事的。据物理学家雅基尔•阿哈拉诺夫说,科学家们对待这个问题的办法是‘不予考虑’。)” [2]信息就是这样的“玄之又玄”,在古人那里,自然只能叫“神”了。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自道中道算命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用百度帐号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道中道算命网

GMT+8, 2024-5-8 08:52 , Processed in 0.065139 second(s), 24 queries .

㊣ 道中道算命网

㊣  在线算命网欢迎您!QQ:51538801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