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中道算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用百度帐号登录

只需两步;快速登录论坛

查看: 8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易经》精解之利益矛盾面前以和为贵--易经起源的探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20 14:08: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分享到:
《易经》精解之利益矛盾面前以和为贵

向上追溯,“师”作为军队的原意源于《周易》的“师卦”,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坤)相叠。


  本期主讲:张国明沈阳市历史教育研究会秘书长,沈阳市周易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联合大学易学特约研究员。沈阳大学国学研究会秘书长兼周易分会理事长。
  凝聚着中国古圣先贤古老智慧的《易经》,曾长久地被误解为一本算命的书。随着科技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易经》越来越受到中外科学界、文化界的重视,西方学者称之为“一部奇妙的未来学著作”。
  《易经》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我们又如何才能够读懂古老而神秘的《易经》?而懂了《易经》的道理,对于我们的人生会有什么意义呢?
  六十四卦代表了什么?是我们的祖先把宇宙所有的事情归纳起来,概括成的六十四种代表情境。六十四卦对我们的人生究竟有什么作用?是当我们遇到事情的时候,能够按图索骥,明白自己的处境,知道自己应把握的基本原则,清楚怎么应对。《周易》中运用八卦预测信息的方法的发明,正是我国人民具有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真实写照,他们在实践很好地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推动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所以,易卦及《周易》,是个储存量很大的信息库。
  其实,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里,每个人的卦也都是由自己画的。
  我们就从成语典故入手为您通解《易经》的符号,探求《易经》的生存智慧在生活中的应用法则。
  【易理应用】打败对手最好的方法是把他变成朋友
  利益面前、忍让为先。现代社会,我们每天都在和“利益”打交道,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多数人做事情的第一想法是争先,认为只有抢先一步才会得到更多,担心落在别人后面则会什么也得不到。凡事争先固然有其合理的一面,具有把握先机的合理性,但一旦形成“凡事争先”的思维模式,就会忽视“忍让为先”同样具有合理的一面。“忍让为先”看似失去了利益,失去了眼前的机会,但可能得到了更多的更有价值的东西。凡事退一步,也许我们的日常生活会从此不同,也许我们的人生体验会更加丰富。




  冲突面前、和气为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与别人发生冲突。发生冲突时,我们往往都很生气,心气郁结,很难受,伴随而来的往往是怒气、火气。如果对这种情绪不加以调整,我们就会冲别人发火,拿别人撒气。前几天报纸上登了一个新闻,说是一个小女孩玩耍时碰伤了一辆小轿车,这个小轿车的女主人是一名检察院的公务员。当时这个公务员很生气,当众殴打了那个小女孩。结果现场打人的情景被曝光,打人者最终被拘留、罚款、停职。这个例子再次提醒我们,怒气伤害的不仅仅是他人,更是我们自己。怒气填胸的冲动行为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矛盾面前、共赢为上。没有矛盾没有冲突的“世外桃源”只是诗人美丽的想象。我们遇到矛盾时,习惯于从对立的角度看问题,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往往不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更不会站在全局的角度去想。往往夸大矛盾双方的对立的一面,忽略了甚至看不到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一面。总以为打倒对方,清除对立面就是解决了矛盾。站在周易的角度,这就太片面了。换个角度看,敌人可能就是朋友,对手可能就是帮手。人与人相处如此,国与国相交也是如此,和则两利,斗则两伤,智者会看到矛盾双方的利益共同点,寻求实现双赢的机会。其实打败敌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他变成朋友。

    劳师袭远
  【卦图】
  地水师
  【卦名通解】
  “劳师袭远”这个成语不是很常见。这里的“师”不是老师的意思,而是指军队。这个成语意思是发动军队袭击远方的敌人,一般指冒险的军事活动。它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向上追溯,“师”作为军队的原意源于《周易》的“师卦”,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坤)相叠。上卦为坤卦,代表大地、国土、百姓;下卦为坎卦,代表水泽、沟洫、危险。卦象显示地面深陷,地下有沟有坑,有危险。就人事而论寓意广大的国土面临危险,众多的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正是军队出征,国家处于战争状态之象。从六爻来看,只有下卦的二爻是阳爻,代表积极主动的力量。其他阴爻都代表消极被动的力量。二爻阳爻代表发布命令的统军大将,其他阴爻代表接受命令的众多士兵。正是一名将军受命统兵出征之象。它是《周易》第7卦,排在“讼卦”之后,“讼卦”寓意有矛盾,有争执,矛盾争执的一个结果就是兴师动众,发动战争。所以“师卦”就是讲战争的。
  “师卦”卦辞翻译过来说,“坚守正道,军队的统帅吉利”。“师卦”告诫我们,应该建立“正义之师”,反对“师出无名”,反对因为小事而“兴师动众”。不得已而“劳师袭远”时应该慎之又慎。
  【经典案例】秦穆公劳师袭远全军覆没
  春秋中期,秦在穆公即位后,国势日盛,已有图霸中原之意。但东出道路被晋所阻。公元前628年,秦穆公得知郑文公及晋文公相继亡故,就想越过晋境偷袭郑国。大臣蹇叔认为秦军孤师远征,不易成功,且须穿越晋境,易遭晋军伏击,反对出兵,可秦穆公却坚持己见。十二月,秦派孟明视等率军出袭郑国,次年春顺利通过崤山隘道,越过晋军南境,临近郑国边界时,恰与赴周贩牛的郑国商人弦高相遇。机警的弦高断定秦军必是袭郑,即一面冒充郑国使者犒劳秦军,一面派人回国报警。
  孟明视以为郑国有备,战机已失,于是只好率军回国。新即位的晋襄公得知情况后,决心打击秦国气焰,维护晋文公开创的霸业。
  为不惊动秦军,命先轸率军秘密赶至崤山,率军埋伏于崤山隘道两侧。秦军从崤山返回时,因为上次经过时很顺利,所以并未戒备。晋军见秦军已全部进入伏击地域,立即封锁峡谷两头,突然发起猛攻。晋襄公身着丧服亲自督战,晋军将士个个奋勇杀敌。秦军身陷隘道,进退不能,惊恐大乱,全部被歼。
  【易理启示】
  郑国国君驾崩,晋国人主易位,一直对中原虎视眈眈的秦穆公,自认为过晋国、灭郑国,称霸中原的时机已到。于是不顾大臣理智的劝谏,不顾孤军深入的兵家大忌,派出精锐部队,浩浩荡荡杀将过去。一路奔波行至郑国边界,自以为成功在望的秦军将士却被郑国一位精明的商贾所骗。打道回府途中,又因轻敌遭遇晋国伏兵,落得个全军覆没的下场。称霸中原的渴望占据了秦穆公原本开阔的心胸,消灭郑国,征服晋国的诱惑蒙蔽了秦穆公原本智慧的双眼。最终,渴望变成了失望,诱惑变成了陷阱。

   万里比邻
  【卦图】
  水地比
  【卦名通解】
  “万里比邻”这个成语大家不常见,但容易理解。比,连在一起,融合在一块的意思。“万里比邻”比喻大家虽然相隔遥远,但关系就如同邻居们一样亲近。
  它出自曹植的《赠白马王彪》:“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向上追溯,比邻一词,源于《周易》的“比卦”,这个卦是异卦(下坤上坎)相叠。下卦为坤卦,代表大地、黄土;上卦为坎卦,代表水泽、江河。卦象显示地上之水向下渗透,土中有水,水中有土,水土交融,难分彼此。正是人际交往,彼此亲近得像邻居一样。
  从六爻来看,只有上卦的五爻是阳爻,五阳爻处于“九五之尊”的尊位,代表国王有中正的德行。不论是贤者还是百姓都真心悦服。正是国泰民安,君臣和睦之象。
  它是《周易》第8卦,排在“师卦”之后,与“师卦”相反。“不打不相识”,激烈的战争过后,出现了“握手言和”、“相逢一笑泯恩仇”的状态。
  亲近固然是好的。但从周易的观点看,亲近中也包含着矛盾和不安。
  “比卦”卦辞说:“亲近他人是吉利的,亲近应该永远坚持正道。没有灾祸。但不安定的因素也在亲近的关系中增长着,最后来亲附的人不吉利”。
  【经典案例】礼部尚书让地三尺让出“六尺巷”
  康熙年间,官居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的张英遇到了这样一件事:生活在桐城老家的家人要整修府第,但因宅基地界不清,与邻居屋老吴家出现争执。双方互不相让,闹到官府。家里人写信将此事告诉张英,希望张英利用官威、权势施加影响,打赢官司。
  张英得知事情原委,赋诗一首,以诗代信,送回家中,诗云:“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书,主动在争执线上退让了三尺,垒建院墙,而邻居吴氏也深受感动,退地三尺,建宅置院,于是两家的院墙之间有了一条宽六尺的巷子。
  “六尺巷”由此而来。这条巷子现存于桐城市城内,作为中国文化的遗产,是中华民族和睦谦让美德的见证。现在“六尺巷”已成为桐城古城的旅游景点,2007年4月,“桐城文庙――六尺巷”还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易理启示】
  包容忍让、平等待人,作为一种美德,在我们古代已经提倡了,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并不是很多,尤其对身居高位,手握重权的人来说更是这样。张英在涉及自己家人切身利益的时候,没有利用手中权势压服对方。而是以高远的眼光,开阔的心态劝说家人退让为先。这种看似违背常态的观念蕴含着更高的智慧,更远的眼光。心胸宽广、放眼远处、恭谦礼让的人无论在何时都是受人尊敬的。在物欲横流、钱、权当头的今天,提倡这种美德,似乎更为必要。“六尺巷”的故事流传至今,是因为人们敬佩张英的胸襟气度。它让后人懂得了谦让不仅是美德,更是人际关系的调节器。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处理好与周围人的关系关系着我们自身的幸福。


易经起源的探究

 《易经》占卜问吉凶祸福,本身是迷信,但是《易经》对于吉凶的解释,却包含当时人们对世界一般事物最原始的哲学理解。总的原则就是事物在变化发展中就有前途,就是吉兆;如果没有发展变化就没有前途,是凶兆。我想,《周易》的这个认识是从丰富的社会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最朴素的一种辩证法观点,虽然还不完整,但仍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任继愈谈《易经》

  《易经》自古被称为六经之祖。其余为《诗》、《书》、《礼》、《乐》、《春秋》,都是有文字的记录。唯独《易经》产生于人类创造文字之前,用画来表达意思。最初只有――(阳)及--(阴)两种符号。按照数学排列组合的规律,这两种基本符号三组组合,只能有八种可能,是为八卦的开始。这八种再组合一下就变成六十四种排列方式。阴阳代表“ 正面” 、“反面”或者“有”、“没有”两类相反的意思。
  历代记载伏羲作八卦,文王演绎为六十四卦,古代一直是这么相传,司马迁《史记》也有记载,今天看来这个记载符合实际情况。伏羲时代是群婚制,没有固定的家庭,靠打猎为生,生活资料来源不固定。所以人们就想预先测算今天的收获。测算、预测是人类的进步,只有人类有这个智慧。
  伏羲是驯服兽类的一个代表人物,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特点,古代人没有名姓,就以神话人物对人类的贡献作为其名字。种植物的神农氏,发明用火的燧人氏,发明造屋的有巢氏,这些“氏”不是他们的名姓,人们纪念他们,就以他们对群体的贡献为名。
  阴阳是根据世界现象归纳的概念,“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自始至终是对立的统一,有不一样,可又互相需要、互相离不开。这个观念很原始、很朴素,可也很根本。八卦把乾作为阳性、男性的代表,代表进取、刚强、主动;坤代表阴性,代表万物保守、服从、顺从方面的性质。



  最早祖先崇拜的“祖”字,左边“示”部代表祭坛,右边是“且”,古代“且”象征男性生殖器崇拜。 考古发掘陶制、 泥巴制、石头制的“且”有很多,这说明中华民族祖先崇拜由来已久。后来儒家继承了这个传统,并加以发挥,使之神圣化,给予崇高的解释,一直到明清。比如清朝故宫皇帝办公的地方叫乾清宫,皇后住坤宁宫,中间的殿叫交泰殿。
  《易经》原来只有卦象,后来算卦的人将解说词做了记录传下来,称为《易传》,有十类,附在卦后。
  《易经》是从图像开始,对易图的解释也有一个逐渐完善的传承系统。沿着图像、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的变化形成另一个支派,称为象数易学,简称“象数学”,易图的象数学经过几千年流传,已发现古今流行的2000多种关于图像的著作,而且现在还不断出新。

                                             
  万物交感观念

  《易经》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可以分两个方面:万物交感观念与物极必反的观念。

 《周易》六十四卦里,天、地是实物,天在上,地在下,古人认为天地是万物之母,乾卦代表天,坤卦代表地,天地生六个子女,巽、震、兑、离、坎、艮。
  《易经》所谓“吉”的一些卦,一般是上下两卦具有交感的性质;所谓“凶”或不吉利的一些卦,一般是上下两卦不具有交感的性质。《易经》占卜问吉凶祸福,本身是迷信,但是《易经》对于吉凶的解释,却包含当时人们对世界一般事物最原始的哲学理解。《易经》从交感的观点观察万物的动静变化,并认为凡有动象、有交感之象的卦是吉的,有前途的,因为它符合事物发展的原则。
  如泰卦()的象是地在上天在下,实际上应当天在上地在下。阳气上升、阴气下降就象征天和地的交感变化。与此相反,如否卦()的象是天在上地在下,天本来就在上,地本来就在下,这种情况不会引起上下交感易位的变化。不交感,就没有变化,事物就没有发展前途,所以否卦不如泰卦吉。泰卦和否卦是一个对立面,一吉一凶。吉和凶的根据是变和不变,交感和不交感。它通过宗教迷信的形式反映出极其朴素的辩证法观点。
  总的原则就是事物在变化发展中就有前途,就是吉兆;如果没有发展变化就没有前途,是凶兆。我想,《周易》的这个认识是从丰富的社会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最朴素的一种辩证法观点,虽然还不完整,但仍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物极必反的观念

  物极必反的观念就是事物发展到极端,就要走向反面。《易经》举乾卦为例,乾卦有六爻,从下往上,乾卦初爻到六爻中间有六个层次,六个变化阶段。以龙为例,因为龙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图腾,是民族象征,龙的变化从存在、变化到最后,乾卦第五个层次,九五爻是吉,九五至尊是最好的结果,但是到顶第六爻就是亢龙有悔。
  用龙的变化说明一个事物从开始到衰败有一个过程,事物有进有退有得有失,到了极端就会过渡到反面。
  《 易经》 还提到“ 无平不陂,无往不复”,指出没有任何平路,路都是有坑坑坎坎的,事物是循环的,没有一去不返的,这都说明“物极必反”的原则。这个观点在春秋时期广泛传播且为人们接受。所以今天说人要有忧患意识,就是在平安的时候要考虑到不平安,顺利的时候要考虑到不顺利,处在逆境的时候不要悲观,因为否极泰来。
  《易经》指出,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不得不过渡到反面,这是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但是也有时代的局限性。在当初这个观念已经很可贵了。

  今天看《易经》

  首先要看到,不关心未来的人是短见的人,不关心未来命运的民族就没有希望。
  有一些人出于爱国热忱,故意拔高《易经》,说电脑的二进位原理,《易经》早已提出了,电脑发明权不在外国,而在《易经》。我认为爱国精神是好的,可是这并不符合事实。用不科学的方法对待过去的传统文化,是错误的道路,不可取。
  还有一种歪曲,比如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讲和谐社会,但不能说今天的和谐来自《易经》,而且《易经》本身的精神是对立统一中的不断进取,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如果歪曲古代《易经》迎合现在的政治口号,这是糟蹋了《易经》,曲解了古人。
  中国的《周易》从一开始就有全局发展观的萌芽,天行健,自强不息,世界万物永远在变化,这是《易经》的根本精神。全局观点是中国的特色,从日常生活里可以看出,比如在欧洲商店买东西,你买2.5元的东西,给他10元,他就先找5角,再找2元,最后给5元,从小到大找起;而中国正相反,同样买2.5元的东西,给他10元,他先找你5元,再给你2元,再给你0.5元。又比如外国人写信,先写门牌号,再写街道、城市、国家;而中国人写信,先写国家,再写省、市、街道、门牌号。这是两种思维习惯。中华民族习惯从整体到具体,这一点非常可贵。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自道中道算命网

 

                                                  

相关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用百度帐号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道中道算命网

GMT+8, 2024-5-7 17:17 , Processed in 0.067407 second(s), 23 queries .

㊣ 道中道算命网

㊣  在线算命网欢迎您!QQ:51538801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