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中道算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用百度帐号登录

只需两步;快速登录论坛

查看: 61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 大正藏第54册No.2123诸经要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18 22:16: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分享到:
大正藏第 54 册 No. 2123 诸经要集




  诸经要集卷第二

  西明寺沙门释道世集敬法篇第二(此有八缘)敬僧篇第三(此有三缘)述意缘说法缘听法缘渐顿缘求法缘感福缘报恩缘谤法缘

  述意缘第一

  盖闻寂灭不动。是则无象无言。感而遂通。所以有名有教。是以一四之句难闻。三千之火易入。庶使凝寒静夜。朗月长宵独处空闲。吟诵经典。吐纳宫商。文字分明。言味流美。词韵相属。适众人心。利生物。善足使幽灵欣跃。精神悦豫。久习纯熟。文义洞晓敬心殷诵。至诚冥感。信知受持一偈福利弘深。书写一言功超累劫。是以迦叶顶受。靡吝剥皮萨陀心乐无辞洒血。此是甘露之初门。入道之终德也。

  说法缘第二

  夫算命师傅升座。先须礼敬三宝。自净其心。观时择人。具慈悲意。救生利物。然后为说。故报恩经云。听者坐说者立。不应为说若听者求说者过。不应为说。若听者依人不依法。依字不依义。依不了义经不依了义经。依识不依智。并不应为说。何以故。是人不能恭敬诸佛菩萨清净法故。若说尊重于法。听法之人亦生宗敬。至心听受不生轻慢。是名清净说。

  又五分律云。除其贪心。不自轻心。不轻大众心。慈心喜心。利益心。不动心。立此等心。乃至宣说一四句偈。令前人如实解者。长夜安乐利益无量。

  又涅槃经云。若有受持读诵书写宣说。非时非国不请而说。轻心轻他自叹。随处而说。反灭佛法。乃至令无量人死堕地狱。则是众生恶知识也。

  又十诵律云。有五种人。问法皆不应为说。一试问。二无疑问。三不为悔所犯故问。四不受语故问。五诘难故问。并不得答。若前人实有好心。不具前意。为欲生善灭恶者。算命师傅随机方便好心为说。若自解未明。或于法有疑者。则不得为说。恐令前人有错传之失。彼此得罪。

  又优婆塞戒经云。佛言。如法住者。能自他利。不如法住者。则不得名自利利他。如法住者有八智。何等为八。一法智。二义智。三时智。四知足智。五自他智。六众智。七根智。八上下智。是人具足如是八智。凡有所说具十六事。一时说。二至心说。三次第说。四和合说。五随义说。六喜乐说。七随意说。八不轻众说。九不诃众说。十如法说。十一自他利说。十二不散乱说。十三合义说。十四真正说。十五说已不生憍慢。十六说已不求来世报。如是之人能从他听。

  又正法念经云。若有众生正行善业。为邪见人说一偈法。令净信佛。命终生应声天。受种种乐。从天还退随业流转。若为财物故与人说法。不以悲心利益众生。而取财物。或用饮酒。或与女人共饮共食。如伎儿法自卖求财。如是法施其果甚少。生于天上作智慧鸟。能说偈颂。是则名曰下品法施也。云何名为中品法施耶。为名闻故。为胜他故。为胜余大算命师傅故。为人说法。或以姤心为人说法。如是法施得报亦少。生于天中受中异报。或生人中。是则名曰中品法施也。云何名为上品法施耶。以清净心。为欲增长众生智慧。而为说法不为财利。为令邪见众生等住于正法。如是法施自利利人。无上最胜。乃至涅槃。其福不尽。是则名曰上品法施也。

  又迦叶经。尔时世尊而说偈曰。

 三千大千界  珍宝满其中
 以此用布施  所得功德少
 若说一偈法  功德为甚多
 三界诸乐具  尽持施一人
 不如一偈施  功德为最胜
 此功德胜彼  能离诸苦恼
 若恒沙世界  珍宝满其中
 以施诸如来  不如一法施
 施宝福虽多  不及一法施
 一偈福尚胜  况多难思议

  又十住毗婆沙论云。在家之人当行财施。出家之人当行法施。何以故。在家法施不及出家人。以听受法者。于在家人信心浅薄故。又在家之人多有财物。出家之人。于诸经法读诵通达。为人解说在众无畏。非在家者之所能及。又使听者起恭敬心。不及出家。又欲说法降伏人心。不及出家。如偈说曰。

 先自修行法  然后教余人
 乃可作是言  汝随我所行
 身自行不善  安能令彼善
 自不得寂灭  何能令人寂

  又出家之人。若行财施则妨余善。远离阿练若处。必至聚落。与白衣从事多有言说。发起三毒。于六度等心薄。乃至贪着五欲。舍戒还俗。故名为死。或能反戒易起重罪。是名死等诸烦恼苦患。以是因缘故。于出家者称叹法施。于在家者称叹财施。

  又金光明经云。说法者有五种事。一者法施彼我兼利。财施不尔。二者法施能令众生出于三界。财施者不出欲界。三者法施利益法身。财施之者长养色身。四者法施增长无穷。财施必有竭尽。五者法施能断无明。财施唯伏贪心。故知财施不及法也。就法施中自有阶渐。若有所解不用他知。恐他胜己秘而不说。则自未来常不闻法。

  又智度论云。若吝惜法。则常生边地无佛法处。由吝法故障他慧明。此则不如卖法他人反胜过此。

  又诸法勇王经云。阎浮提中。所有水陆空行众生。尽得人身。若有一人教是诸人。令其安住五戒十善。所得功德。不如有人教诲一人令得信行。

  又十住毗婆沙论云。有四法。能退失智慧。菩萨所应远离。何等为四。一不敬法及说法者。二于要法秘匿吝惜。三乐法者为作障碍坏其听心。四怀憍慢自高卑人。复有四法。得其智慧。应常修习。何等为四。一恭敬法及说法者。二如所闻法及所读诵。为他人说。其心清净不求利养。三知从多闻得智慧者。勤求不息如救头然。四如所闻法受持不忘。贵如说行不贵言说。

  听法缘第三

  夫欲听法。要须真心。敬法重人。至诚出离。不希人天。有为之法。故阿含经佛说偈云。

 听者端心如渴饮  一心入于语义中
 闻法踊跃心悲喜  如是之人可为说

  又优婆塞戒经云。从他听时具十六事。一时听。二乐听。三至心听。四恭敬听。五不求过听。六不为论议听。七不为胜听。八听时不轻说者。九听时不轻于法。十听时终不自轻。十一听时远离五盖。十二听时为受持读诵。十三听时为除五欲。十四听时为具信心。十五听时为诸众生。十六听时为断闇根。善男子。具八智者。能说能听。如是之人能自他利。不具足者。则不得名自利利他。

  又阿育王经云。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自道中道算命网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8-18 22:18:59 | 只看该作者
村人疲苦。悉欲避远此村去。时彼村主语诸人言。汝等莫去。我当为汝白王。改五由旬作三由旬。使汝得近往来不疲。即往白王。王为改之作三由旬。众人闻已便大欢喜。有人语言此故。是本五由旬。更无有异。虽闻此言信王语故。终不肯舍。世间之人亦复如是。修行正法。度于五道向涅槃城。心生疲倦便欲舍离。顿驾生死不能复进。如来法王有大方便。于一乘法分别说三。小乘之人闻之欢喜。以为易行。修善进德求度生死。后闻人说无有三乘。故是一乘。以信佛语终不肯舍。如彼村人。亦复如是。

  又华严经云。佛子。譬如日出先照一切大山王。次照一切大山。照金刚宝山。然后普照一切大地。日光不作是念。我应先照诸大山王。次第乃至普照大地。但彼山地有高下故。照有先后。如来应供等正觉亦复如是。成就无量无边法界智慧日轮。常放无量无碍智慧光明。先照菩萨等诸大山王。次照缘觉。次照声闻。次照决定善根众生。随应受化。然后悉照一切众生乃至邪定。为作未来饶益因缘。如来智慧日光。不作是念。我当先照菩萨。乃至邪定。但放大智日光。普照一切。佛子。譬如日月出现世间。乃至深山幽谷无不普照。如来智慧日月亦复如是。普照一切无不明了。但众生希望善根不同故。如来智光种种差别。

  又涅槃经云。若离四法得涅槃者。无有是处。何等为四。一亲近善友。二专心听法。三系念思惟。四如法修行。以是义故。听法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何以故。开法眼故。世有三人。一者无目(譬凡夫人)二者一目(譬声闻人)三者二目(譬诸菩萨)言无目者。常不闻法。一目之人。虽暂闻法其心不住。二目之人。专心听受如闻而行。以听法故。得知世间。如是三人。

  求法缘第五

  如杂宝藏经云。佛法宽广济度无崖。至心求道无不获果。乃至戏笑福不唐捐。如往昔时有老比丘。年已朽迈神情昏塞。见诸年少比丘种种说法。闻说四果心生羡尚。语少比丘言。汝等聪慧。愿以四果以用与我。诸少比丘蚩而语言。我有四果。须得好食然后相与。时老比丘闻其此语。欢喜即设种种肴膳。请少比丘求乞四果。诸少比丘食其食已。更相麾弄老比丘语言。大德。汝在此舍一角头坐。当与尔果。时老比丘闻已欢喜。如语而坐。诸少比丘即以皮鞠。打其头上而语之言。此是须陀洹果。老比丘闻已系念不散。即获初果。诸少比丘复弄之言。虽与尔须陀洹果。然其故有七生七死。更移一角。次当与尔斯陀含果。时老比丘获初果故。心转增进即复移坐。诸少比丘复以鞠打头而语之言。与尔二果。时老比丘益加专念。即证二果。诸少比丘复弄之言。汝今已得斯陀含果。犹有往来生死之难。汝更移坐。我当与尔阿那含果。时老比丘如言移坐。诸少比丘复以鞠打而语之言。我今与尔第三之果。时老比丘闻已欢喜。倍加至心。即时复证阿那含果。诸少比丘复弄之言。汝今已得不还之果。然故于色无色界。受有漏身。无常迁坏念念是苦。汝更移坐。次当与尔阿罗汉果。时老比丘如语移坐。诸少比丘复以皮鞠撩打其头。而语之言。我今与尔彼第四果。时老比丘一心思惟。即证阿罗汉果。得四果已甚大欢喜。设诸肴膳种种香华。请少比丘报其恩德。与少比丘共论道品无漏功德。诸少比丘发言滞塞。时老比丘方语之言。我已证得阿罗汉果已。诸少比丘闻其此音。咸皆谢悔先戏弄罪。是故行人宜应念善。乃至戏弄犹获实报。况至心也。

  又杂宝藏经云。昔有一女人。聪明智慧深信三宝。常于僧次请一比丘。就舍供养。后时便有一老比丘。次到其舍。年老根钝素无知晓。斋食讫已女人至心求请说法。敷坐头前闭目静坐。比丘自知不解说法。趣其睡眼弃走还寺。然此女人至心思惟。有为之法无常苦空。不得自在。深心观察。即时获得须陀洹果。既得果已。向寺求觅欲报其恩。然此比丘自审无知。弃他逃走。倍生惭耻转复藏避。而此女人苦求不已。方自出现。女人见已。具说蒙得道果因缘。赍供报恩。老比丘闻。甚大惭愧深自克责。亦复获得须陀洹果。是故行者。应当至心精诚求法。若至心者所求必获。又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云。昔过去久远阿僧祇劫。有一仙人。名曰最胜。住山林中具五神通。常行慈心。后作是念。非但慈心能济众生。唯集多闻。能灭众生烦恼邪见。能生正见。念已便诣城邑聚落。处处推求说法之师。时有天魔来语仙言。我今有佛所说一偈汝今若能剥皮为纸。刺血为墨。折骨为笔。书写此偈。当为汝说。最胜仙人闻已念言。我于无量百千劫中。常以无事为他割截。受苦无量都无利益。我今当舍不坚之身易得妙法。欢喜踊跃。即以利刀剥皮为纸。刺血为墨。折骨为笔。合掌向天请说佛偈。时魔见已。愁忧燋悴。即便隐去。仙人见已作如是言。我今为法不惜身命。剥皮为纸。刺血为墨折骨为笔。为众生故至诚不虚。余方世界有大慈悲。能说法者当现我前。作是语时。东方去此三十二刹。有佛国土名普无垢。其国有佛。号净名王。忽住其前。放大光明照最胜身。苦痛即除平复如故。佛即广为说集一切福德三昧。最胜闻法得无碍辩。佛说法已还复不现。最胜仙人得辩才已。为诸众生广说妙法。令无量众生住三乘道。经千岁后尔乃命终。生净名王普无垢国。由敬法故今得成佛。佛告净威。昔最胜者今我身是。是以当知。若有人能恭敬求法。佛于其人不入涅槃。法亦不灭。虽在异土。常面睹佛得闻正法(如涅槃经雪山童子为半偈舍身大品经萨陀菩萨为求法故打骨出髓等如是因缘无量不可具说)。

  述曰。时有道俗。薄学浅识。谓智过人。设欲修学。不专内典。唯慕俗书外道典籍。故涅槃经佛言。我灭度后。有声闻弟子。愚痴破戒。喜生斗争。舍十二部经。读诵种种外道典籍。文颂手笔。受畜一切。不净之物言是佛听。如是之人。以好栴檀贸易凡木。以金易鍮石。以银易白镴。以绢易??褐。以甘露易于恶毒汁。

  又婆沙论云。如人观日眼不明净。外道书论思求之时。使慧眼不。净如人观月眼则明净。佛法经论思求之时。令慧眼明净。若思求外俗如打猕猴。唯出不净。若思求佛法如练真金。多练多净。

  又菩萨善戒经云。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8-18 22:24:47 | 只看该作者


 我正恭敬彼  能出非家者
 自在游诸方  不计其行止
 城邑国土色  不能累其心
 不畜资生具  一往无欲定
 往则无所求  唯无为为乐
 言则定善言  不言则寂定
 诸天阿修罗  各各共相违
 人间自共诤  相违亦如是
 唯有出家者  于诸诤无诤
 于一切众生  放舍于刀杖
 于财离财色  不醉亦不荒
 远离一切恶  是故敬礼彼

  是时御者复说偈言。

 天王之所敬  是必世间胜
 故我从今日  当礼出家人

  又阿育王经云。昔阿恕伽王见一七岁沙弥。将至屏处而为作礼。语沙弥言。莫向人道我礼汝。时沙弥前有一澡瓶。沙弥即入其中。从澡瓶中复还来出。而语言。王慎莫向人道沙弥入澡瓶中复还来出。王即语沙弥言。我当现向人说。不复得隐。是以诸经皆云。沙弥虽小亦不可轻。王子虽小亦不可轻。龙子虽小亦不可轻。沙弥虽小能度人。王子虽小能杀人。龙子虽小能兴云。由兴云故。致雨雷电礔礰感其所小而不可轻也。

  又付法藏经云。昔佛涅槃一百年后。有阿育王信敬三宝。常作般遮于瑟大会。王至会日。香汤洗浴着新净衣。上高楼上四方顶礼。遥请众僧。圣众飞来凡二十万。王之信心深远难量。见诸沙门若长若幼若凡若圣。皆迎问讯恭敬礼拜。时有一臣名曰夜奢。邪见炽盛无信敬心。见王礼拜而作是言。王甚无智。自屈贵德礼拜童幼。王闻是已。便敕诸臣。各遣推觅自死百兽。人仰一头。唯使夜奢独求人首。得已各敕诣市卖之。余头悉售。夜奢人头见者恶贱都无买者。数日欲臭。众人见已咸共骂辱。而语之言。汝今非是旃陀罗人夜叉罗刹。云何乃捉死人头卖。夜奢尔时被骂辱已。来诣王所白王言。臣卖人头反被骂辱。尚无欲见况有买者。王复语言。若无买者但当虚与。夜奢受教重赍入市。唱告众人。无钱买者今当虚与。市人闻已重加骂辱。无肯取者。夜奢惭愧还至王所。合掌白王。此头难售虚与不取。反被骂辱。况有买者。王问夜奢。何物最贵。夜奢答王。人最为贵。王言。若贵何故不售。夜奢答王。人生虽贵死则卑贱。王问夜奢。吾头若死同此贱不。夜奢惶惧怖不敢对。王即语言。施汝无畏汝当实答。夜奢惶怖俯仰答王。王头若死亦同此贱。王语夜奢。吾头若死同此贱者。汝何怪我礼敬众僧。卿若是吾真善知识。宜应劝我以危脆头易坚固头。如何今日止吾礼拜。夜奢尔时闻王此语。方自悔责改邪从正。归敬三宝。以是因缘众生闻者。若见三宝。应当至心恭敬礼拜。

  违损缘第三

  如像法决疑经云。乃至一切俗人不问贵贱。不得挝打三宝奴婢畜生。及受三宝奴婢礼拜。皆得殃咎故。萨遮尼揵经云。若破塔寺。或取佛物。若教作助喜。若有沙门身着染衣。或有持戒破戒。若系闭打缚。或令还俗。或断其命。若犯如是根本重罪。决堕地狱受无间苦。以王国内行此不善。诸仙圣人出国而去。大力诸神不护其国。大臣诤竞四方咸起。水旱不调风雨失时。人民饥饿劫贼纵横。疫疠疾病死亡无数。不知自作而怨诸天。

  又仁王经云。国王大臣自恃高贵。灭破吾法以作制法。制我弟子不听出家。不听造作佛像。立统官制等。案籍记录僧。比丘地立白衣高坐。又国王太子横作法制。不依佛教因缘。破僧因缘。统官摄僧典主僧籍。苦相摄持佛法不久。

  又大集经云。佛言。所有众生。于现在世及未来世。应当深信佛法众僧。彼诸众生于人天中。常得受于胜妙果报。不久当得入无畏城。如是乃至供养一人。为我出家。及有依我剃除须发。着袈裟片不受戒者。供养是人。亦得功德。乃至入无畏城。以是缘故我如是说。若复有人为我出家。不持禁戒。剃除须发着袈裟片。有非法恼害此者。乃至破坏三世诸佛法身报身。乃至盈满三恶道故。佛言。若有众生为我出家。剃除须发被服袈裟。设不持戒。彼等悉已为涅槃印之所印也。若复出家不持戒者。有以非法而作恼乱骂辱毁呰。以手刀杖打缚斫截。若夺衣钵。及夺种种资生具者。是人则坏三世诸佛真实报身。则挑一切天人眼目。是人为欲隐没诸佛所有正法三宝种故。今诸天人不得利益。堕地狱故。为三恶道增长盈满故。尔时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而白佛言。若有为佛剃除须发被服袈裟。不受禁戒受已毁犯。其刹利王与作恼乱骂辱打缚者。得几许罪。佛言。大梵。我今为汝且略说之。若有人于万亿佛所。出其身血。于意云何。是人得罪宁为多不。大梵王言。若人但出一佛身血。得无间罪。尚多无量不可算数。堕于阿鼻大地狱中。何况具出万亿诸佛身血也。终无有能广说彼人罪业果报。唯除如来。佛言。大梵。若有恼乱骂辱打缚为我剃发着袈裟片不受禁戒受而犯者。得罪多彼。何以故。是人犹能为诸天人。示涅槃道。是人便已于三宝中。心得敬信。胜于一切九十五道。其人必速能入涅槃。胜于一切在家俗人。唯除在家得忍辱者。是故天人应当供养。何况具能受持禁戒。三业相应。其有一切国王及以群臣诸断事者。如其见有于我法中而出家者。作大罪业。大杀生。大偷盗。大污梵行。大妄语及余不善。但摈出国。不听在寺同僧事业。亦不得鞭打。亦不应口业骂辱加其身罪。若故违法而谪罚者。是人便于解脱退落。受于下类。远离一切人天善道。必定归趣阿鼻地狱。何况鞭打为佛出家具持戒者。

  又十轮经云。佛言。族姓子。有四种僧。何等为四。一第一义僧。二清净僧。三哑羊僧。四无惭愧僧。云何名第一义僧。诸佛菩萨辟支及四沙门果。是七种人名为第一义僧。在家得圣果者。亦名第一义僧。云何名为清净僧。诸有持具足戒者。是名清净僧。云何名为哑羊僧。不知犯不犯轻重微细罪可忏悔。愚痴无智不近善知识。不能咨问深义是善非善。如是等相名为哑羊僧。云何名无惭愧僧。若有为自活命来入佛法。悉皆毁犯破和合僧。不畏后世。放纵六情贪着五欲。如是人等名为无惭愧僧(如是四僧并须恭敬)。

  又大悲经云。佛告阿难。于我法中但使性是沙门。污沙门行自称沙门。形似沙门。当有被着袈裟衣者。于此贤劫弥勒为首。乃至最后卢遮如来。彼诸沙门如是千佛于无余涅槃界。次第当得入般涅槃。无有遗余。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7-8-18 22:25:43 | 只看该作者
何以故。如是一切诸沙门中。乃至一称佛名一生信者。所作功德终不虚设。阿难。我以佛智测知法界非不测知。阿难。所有白业得白报。黑业得黑报。若有净心诸众生等。作是称言南无佛者。彼人以是善根。必定得近涅槃。何况值佛亲承供养。

  又十轮经云。佛言。若诸比丘依佛法出家。一切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若护持戒。不应谪罚闭系。兀其手足乃至夺命。悉无是法。若有破戒比丘如败脓坏。非梵行而言梵行。退失堕落圣道果证。为诸烦恼结使所坏。犹能开示一切天龙人非人等。无量功德珍宝伏藏。是以依我出家。若持戒若破戒。我悉不听。轮王大臣宰相。不得谪罚系闭。加诸鞭杖截其手足。乃至断命。况复余轻犯小威仪破戒比丘。虽是死人是戒余力。犹如牛黄。是牛虽死人故取之。亦如麝香死后有用。能大利益一切众生。恶行比丘虽犯禁戒。其戒势力。犹能利益无量天人。譬如烧香。香体虽坏熏他令香。破戒比丘亦复如是。自堕恶道。能令众生增长善根。以是因缘。一切白衣不应侵毁轻蔑破戒比丘。皆当守护尊重供养。不听谪罚系闭其身。乃至夺命。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瞻卜华虽萎  胜于诸余华
 破戒诸比丘  犹胜诸外道

  又大集经世尊说偈云。

 剃头着袈裟  持戒及毁戒
 天人可供养  常令无有乏
 如是供养彼  则为供养我
 若能为敬法  归依而剃头
 身着袈裟服  说彼是我子
 假使毁禁戒  犹住不退地
 若有挝打彼  则为打我身
 若有骂辱彼  则为骂辱我
 是人心欲灭  正法大明灯
 为财共斗诤  刹利同生瞋

  又十轮经云。譬如过去有王。名曰福德。若人有犯罪过乃至系缚。王不欲夺命。将付狂象。尔时狂象捉其二足欲扑其地。而见此人着染色衣故。狂象即便安徐置地。不敢损伤。共对蹲坐以鼻?足。而生慈心。族姓子。象是畜生。见染衣人尚不加恶生于害心。乃至未来世。有旃陀罗王。见我法中有人出家。堪任法器。及不成法器。故作逼恼或夺其命。命终之后必堕阿鼻地狱。

  颂曰。

 騄骥资鞭策  兰蕙伫熏风
 至理信难见  非人孰可通
 输心仰圆极  莹晒入玄中
 总辔超三有  抟飞上四空
 簪缨犹忽梦  财利若尘蒙
 高揖谢时俗  萧洒出烦笼

  诸经要集卷第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用百度帐号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道中道算命网

GMT+8, 2025-5-4 00:47 , Processed in 0.439303 second(s), 19 queries .

㊣ 道中道算命网

㊣  在线算命网欢迎您!QQ:51538801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