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中道算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用百度帐号登录

只需两步;快速登录论坛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南无无量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 净公上人:认识佛教卍南无阿弥陀佛20171225

[复制链接]
5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5 13:19:11 | 只看该作者
分享到:
也就是“究竟圆满的 智慧”。智慧是从哪里来的呢?是我们的本能,自性本具的、本有的。现在 没有了,到哪 里去了呢?佛跟我们说是我们自己迷失了,不是真的失掉,只要觉悟,智慧就恢复了。那么 要用什么方法帮助我们破迷,恢复我们本性本具的圆满智慧?佛教给我们一个方法——禅定 ,在地藏经上称为“大三昧光明云”。“三昧”是梵语,翻作“正受”,就是禅定的意思 。佛法讲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为),就是把自己错误的行为 修正。行为,实在太多了, 哪能说得尽呢!所以佛法,把无量的行为归纳为三大类:一、是身体所造作的,身业行为。 二、是言语所造作的口业行为。三、是起心动念,意业行为。行为无论有多少,总不出这三 个范围,所以叫“三业行为”。思想错误了、见解错误了、说话错 了、动作做错了,这叫错 误的行为;把一切错误修正过来,才是修行。三业行为的修正,是要以心为主,禅宗讲:“ 修行要从根本修。”什么是根本呢?“心”是根本, 起心动念是根本。心正,我们的 言行一定正;心不正,就是想学也学不像,很容易被人看破,所以要从心地修起。三昧就是 “心定”。佛法讲行门是无量无边,有八万四千法门( 法是方法,门是门道),这许多方法、 门道都是修定。千万不要以为只有禅宗才修定,其实哪个宗派不修定?只是不叫禅定就是了 。净土宗“一心不乱”就是禅定;教下修“止观”,止观就是禅;密宗里面“三密相应”, 相应就是禅。由此可知,佛教宗派、法门里用的名称虽然不一样,实际所说的是同一件事。 所以说“法门平等、殊途同归、并无高下”,那一种方法我用得很 习惯、用得很自在、很顺 利,我就用那个方法。佛法修学最要紧的,就是“一门深入”,不 要搞很多法门,法门多就 会产生迷惑,反而不容易成就,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观念。“三昧”是佛家修学的枢纽。戒 、定、慧三学,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所以般若智慧是从禅定中生出来的,这是自性本定, 称为“大三昧光明云”。十种光明云,前面一半是讲原理,后面 一半是讲原则。原理就是 佛说法根椐的原理,我们说出来了,后面讲原则。第一、是“大吉祥光明云”。吉祥是什么意 思?凡是我们本分应该得到的,我获得了,这是“吉祥”;我不该 得的,我得到了,那就 不吉祥了。这是吉祥的一般定义。它在此地含意是非常之深。尽虚空遍法界,无论是理论, 无论是现象,都是我们应该知道的;一切万事万物的受用,也是我们应该要得到的, 这称为“大吉祥”。例如:念佛一心想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 乐世界的依、正壮严,是 你应该享受的。你要是生到华藏世界,毗卢遮那佛的依、正壮严,也是你应当享受的。这是 吉祥的本意。在这个地方佛应机说法,这就是最吉祥。佛说法,第一绝对不违背真理,也就 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决定不能违背。第二还要适合众生的程度。假如不合程度,程度浅的,讲 得太深,他听不懂,这是枉然,这就不吉祥了。如果程度深的,讲得太浅,他听起来没 味道,也不吉祥了。所以“契机契理”的说法,是最吉祥的。佛没 有白说,我们没有白听, 真正得到真实利益,这是最吉祥,这是大吉祥,是圆满的吉祥。其次讲到“福 德”,大吉 祥是要契机契理,要适合众生的根机。我们现前大众,念念不忘的,心心追求的,大概就是 财富、智慧、健康、长寿,这些都是我们眼前希望得到的,这是福德。如果佛不把这些东西 给我们,而要我们学佛,我们就会掉头而去。为什么呢?眼前想的都得不到,说来生来世得 大 福报,这太渺茫了!什么时候能享受到啊!所以眼前的福利,必定要能得到,我们自会相信将 来有更大的福报,这才讲得通啊!好像开花、结果一样,现在花开得美好,我们才会相信将 来果实一定结得好;若是现在花都不开,说将来会结好果实,我们当然不能相信啊。所以吉 祥之后,一定是大福德。大福德怎样才能够得到?“福德”是果报 ,果之前一定要修因;修 什么因,得什么果报。佛教讲“功德”。功德跟福德不一样,功 德才是真实的。你看诸佛 成佛之后,他还用一百劫的时间专门去修福。为什么?因为没有福报不能度众生。一个人会 说法,大家看他没有福,就不会相信他;他要是说这大福德是我修行得来的,别人见到很羡 慕,自然就跟他学了。所以有智慧还要有福德才能度众生。所谓“因戒得定,因 定开慧”, 戒、定、慧三学是属于功德。这是佛法真正要教给我们的——修福、修慧,福慧双修。修 行一定要有方法,方法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标准——我们要依靠一个标准——这个标 准就是“大皈依”。大皈依不是平常讲的皈依佛、法、僧三宝;大 皈依是皈依大圆满的自性 ,是圆满的自性三宝。最后是“赞叹”,赞叹实在讲就是教化众生 。赞叹自性圆满的功德, 赞叹自性无量的功德。佛教教我们什么?就是教我们要证得圆满的自性。禅宗常说:父母未 生前本来面目。“本来面目”就是大圆满的自性。佛法所教,佛法 所学,皆以此为目标, 以此为方向。以上所说的,是依据地藏菩萨本愿经,经文开端世尊放光,光中包含无量无 边的 意趣,这里略说十种(十是代表圆满的意思)。这一段经文,一般 很容易含糊笼统念过,不晓 得这里面的密意。不仅是地藏经依此而说,佛所说无量无尽的经论,没有一部不是从“大 圆满”流露而宣说出来。所以前五句是大圆满的自性,后五句是自性的起用, 也就是大圆满 的作用。这是佛陀教学的依据。像这样的经文,在大乘经典里,佛时常说,有时候用言语说 ;有时候用放光来表示。我们不可以不知道。知道这些,读经就会很有味道了。
(二)大乘圆满法
——地藏、观音、文殊、普贤
  大乘佛法的修学次第,是以四大菩萨作代表:第一位是九华山的“地藏菩萨”,第 二位是普陀山的“观音菩萨”,第三位是五 台山的“文殊菩萨”,第四位是峨嵋山的“普贤菩萨” 。用四大菩萨来代表整个的佛法。 “地”是大地,大地生长五谷、杂粮养活我们,我们离开大地就不 能生存。地下的资源宝藏 ,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5 13:18:21 | 只看该作者
永恒真实幸福的教育成果。

◎五、佛陀教育之入门——地藏经

(一)大圆满
  佛家的 教学目的、方针我们知道了。再要说明的就是佛一生中所说法。佛说什么法?就是给我们讲 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后来学生把它纪绿下来,就是现在的经典;经典就是佛教的教科书。大 乘佛法启蒙的经典就是地藏经——初学入门一年级的教科书。这层真实义在地藏经上给我们 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但是它不是用言语说的,它用放光来表示。世尊在这个法会上,一开 始就大放光明——放无量的光明。经文上记载有: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 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云……,一直到大赞叹光明云。这十句是表法的,不是只 有十种,而是代表无量无边。因为中国人一般认为从一到十,十是一个圆满的数字,这和无 量寿经里讲“无量”的意思,完全相同;无量寿经上讲的“无量”,就是地藏经上讲的“圆 满”。圆满讲了十个,那么无量呢?只讲一个“寿” 。诸位要晓得,不单单是无量寿啊,是一 切都无量!一切无量中寿命是第一!诸位试想:你有无量的田园、无量的金银财宝,如果没有 寿命,谁去享受呢?所以净宗用一个字——寿——来代表一切无量,而地藏经里就用十种光 明云来代表。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无尽的宇宙人生都给我们说明了。佛到底依据什么给 我们讲经说法?给我们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第一就是“大圆满光明云”。密宗讲的“大圆 满”就是显宗讲的“真如自性”;真如自性就是大圆 满。真心、第一义谛,都是显示大圆满 的意思;下面接着举出九种都是说明“大圆满”。给你讲“慈悲”,慈悲是圆满的。给你讲 “智慧”,智慧是圆满的。样样圆满、事事圆满,没有一件事情不 圆满,这才叫大圆满。大圆 满就是我们自己的真如本性。佛是从这个地方给我们说出无量无边的经典,告诉我们宇宙人 生的真相。所说的一切全是我们自己本来具足的,都是自己本有的。因此,世尊四十九年所 说,没有说到别人,全说我们自己。所以这个教育跟一般教育的确不一样,是与我们自己切 身相关的。总而言之,释迦牟尼佛为一切众生,说什么法呢?一言以蔽之,就是为我们说大 圆满法。世间人每天辛苦、努力地工作,为的是什么?什么力量在推动,使他们勤苦工作 ,早出晚归?我想大家都能够答出,是“名、利”。“ 利”比“名”还重,假如今天一点好处 都没有,一分钱都得不到,他肯不肯去做工呢?自然就懈怠了,提不起劲,不肯工作了。所 以,社会运作的动力根源就是“利”,其次就是“名” 。佛菩萨既不爱名,也不要利,他在 十法界比我们还要辛苦,比我们还努力,在那里认真教学,这是什么力量在推动呢?这个力 量就是第二句讲的,“大慈悲光明云”。诸位想一想,做母亲的对 于她的孩子——特别是婴 儿——照顾得无微不至,她为的什么呢?她是为名?还是为利?她什么都不是,那是出自于内 心的爱护,这个爱心就叫“慈悲心”。佛对于一切众生,大慈大悲 ,这种慈爱是平等的、是 没有什么条件的,这是一个无比强大的力量永恒的在推动着诸佛菩萨,无有止境的在十方世 界教化无量无边的众生。所以在“大圆满光明云”之后就说出“大慈悲光明云”。我们学 佛的人,自己修行,也劝导别人修行,这就是弘法利生。将佛法介绍给别人,推荐给别人, 这是什么力量?也是慈悲的动力,这才是真正的佛法。假如是为“名”去讲经,打自己的知 名度;或为“利”——讲一部经要收多少钱,那就大错特错,完全 不是佛法,根本与佛法的 精神完全相违背。佛法自行、化他没有任何条件;佛法流通,亦复如是。再看现代印的经书 ,往往印上“版权所有,翻印必究”。这是生意买卖,不是利生流 通。人家送我佛书,我看 看版权页,如果有这八个字,我就不看了。问我为什么不看?真善知识,为利益众生,必定 不要版权,欢迎翻印;心量大,报恩慈济心切,心行相应的,其言语文字才可做后学参考。 心量窄小的,名利没放下的人,怎么能写出好东西!怎么能说出大圆满!那何必浪费时间、浪 费精力!慈悲要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不能够感情用事。感情用事是迷、是错误的。所 以 佛门里常说:“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是佛教化众生的两大原 则。后来佛家又说:“慈 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这与正说恰好相反。原因在哪里?如果失掉理性, 感情用事 ,那慈悲就是祸害,方便就下流了。因此接着就讲“智慧大圆满” 大圆满的智慧 流出大圆满的慈悲。智慧就是方便法,用种种不同的方法手段,加上大慈大悲的力量在推动 ,这样才能够帮助无尽的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第四句讲“大般若光明云” ——圆满的 般若。“般若”跟“智慧”的差别在哪里 ?大般若经上讲得很明白:“般若无知,无所不知 。”“无知”是“般若”; “无所不 知”是“智慧”。换句话说,一个是“体 ”,一个是“用 ”。或者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观察这两个名词,我们的理解就能更清晰一些。 能够说明宇宙 现象的这种智慧,叫做“智慧”;能够断烦恼、破无明的智慧,叫 做“般若”。般若智慧能 断无明烦恼,称为“根本智”。能够解释宇宙万有现象,称为“后得智”。诸位要知道:“ 后得智”是从“根本智”里生起来的。如果自己对于 整个宇宙的大圆满,你不能彻底证得, 怎么能说得出来呢?修行人证得的是般若波罗蜜。像中国的禅宗不是单讲六度里的第五度 ——禅定波罗蜜,而是讲“般若波罗蜜”。你看六祖惠能大师,在 坛经中就叫大家总念“摩 诃般若波罗蜜多”,可见禅宗修的是般若,不只是禅定。般若、智慧;一个 是讲智慧之体 ,一个是讲智慧之作用。一个是“无知”,一个是“无 所不知”。诸位一定要知道,只有无 知的般若才能够断烦恼、破无明。无明、烦恼破尽了,就证得自性的大圆满,恢复自性本有 的能力,它起作用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智慧、般若的光明云,它含有这么深的意义。 这两种智慧(智慧跟般若)都是前面教学目的所说的“ 无上正等正觉”,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5 13:17:34 | 只看该作者
每天上课八个小时。现在你们看哪个寺院上八个小时的课 ?古时候中国寺院每天上课八小时,修行八小时。修行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坐禅,一种就是 念佛。所以修行人每天用功十六个小时,解行相应。上课是听讲、研究讨论,是理论上的; 然后修清净心,修觉、正、净。每天有十六个小时在用功,妄念当然少了,所以成就很快。 现在我们所见的佛教道场只是每天供供佛,修一点福报而已,佛教确实变成宗教了。第三 、是“佛学”。佛教变成学术,变成哲学了。 现在有些大学开“佛经哲学”这一 门课,把佛的教法当作哲学研究。为什么把佛教当作哲学来研究也错了呢?诸位想想,佛教 教育是一个完整的大学,所有的科系统统都包括了,现在只认定它是哲学部门,把它缩成这 么一点点,所以这也错了。欧阳先生讲得很好,佛教不是哲学,也不是宗教,佛法就是佛法 ,佛法是为一切众生所必需。为什么?它真正能帮助我们解决所有的问题,从现前的生活问 题,到将来的生死大事,没有一样解决不了的。可见得佛教的教学内涵是非常精深广大,认 作学术也是变质。第四、是“邪门外道的佛教”。 这是最近三、四十 年才出现的,那是非常的不幸。诸位要知道,宗教的佛教是劝善的,劝人做一个好人;学术 的佛教追求真理、研究知识,对社会没有多大的伤害;若是变成邪教,变成外道,利用人性 的弱点,拿着佛法作招牌,欺骗众生、伤害众生、扰乱社会、危害大众的安全,那是变质变 得太不像话了,变得太过分了。这些邪门外道也有一些言词、一些行为,很能吸引人、诱惑 人。一旦涉入,等到事败, 知道吃亏上当,后悔就来不及了。诸位同修,目前佛教在社会上有这四种,我们要把眼睛 睁大,要看清楚、想明白,我们究竟要学哪一种佛法,对于我们才真正有利益。
 
◎四、佛陀教育的目标

(一)佛教的学位制度
  佛教既然是教育,它的教育目的是什么?佛在 许多的经论中,常常讲到“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 提”,这是梵文音译,尊重所以不翻;这是佛教教学的总目标,翻成中文是“无上正等正觉 ”。可以将它分为三个阶段说明:第一、是“正觉” 。第二、是“正等正觉”。第三、是“ 无上正等正觉”。世尊告诉我们,世间人对于宇宙人生也有觉悟,只是觉悟 不圆满。像科 学家、哲学家、宗教家,对于世间事理他确实知道不少,但是不能算“正觉”。为什么不称 他为正觉呢?因为他虽觉悟,但是他的烦恼没有断,他还有贪、、痴、慢,还有是非、人 我。换句话说,他还是凡夫,不是圣人,所以不能称为正觉。如果是贪、、痴、慢,人我 、是非、烦恼,都断尽了,没有烦恼了,佛就承认这个人是“正觉”,他得到了“正觉”的 学位;佛教里面称他为“阿罗汉”,这是最低的一个学位。阿罗汉 以上的学位称为“正等正 觉”,“等”是等于佛,但还没有成佛。 “等”是指他用的心跟佛用的心是一样的。由此可 知,阿罗汉用的心跟佛不一样,阿罗汉用的心跟我们是 一样的,差的是我们有烦恼,他没 有烦 恼,这个心在佛法里面叫“识心”,就是假的心,不是真心。我们 用的心都是假的,都是妄 心。所以人与人之间往来,不要太认真,今天别人对你好,要知道是假的,不是真的。面对 虚情假意,不可以当真;当真,你就生烦恼了。再看世间人今天说爱,明天就离婚了,这成 什么话呢?可见这不是真的!菩萨用心是真的,真心是永远不变的。佛用真心,菩萨也用真心 ;佛用的是“园满的真心”,菩萨是“分证的真心”。佛在经上用月亮来做比喻,十五的满月 比喻佛的心。菩萨的心呢?像初三、初四的月牙。你看月牙上的月光,那个光是真的?还是假 的?真的!一点也不假,只是不圆满而已!所以说初三、初四,一直到十四,都是菩萨心,他 是真心,但没有圆满,我们称为“正等正觉”。阿罗汉与辟支佛用 的心,好像是水里的月亮 ,镜子里的月亮,叫镜花水月,都不是真的。从用心上看,菩萨的心跟佛的心很相似、很接 近,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纵然是初位菩萨,刚刚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他用的心就 是真心,绝对没有虚妄,这叫“正等正觉”。修学得到正等正觉, 这个学位称为“菩萨”。阿 罗汉好比是学士,菩萨好比是硕士,佛好比是博士。所以“佛”是 通称,不是释迦牟尼佛一 个人独称;任何人智慧达到究竟圆满,就是真心圆证,就称之为佛。佛所证得的是“无上正 等正觉”。所以佛、菩萨、阿罗汉是佛教学位的名称,他们都是人,不是神仙 ,诸位千万不 要把他们神格化了!总之,佛是觉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拥有究竟圆满的智慧,这也是佛教教 学的目标。所以佛法是智慧的教育、智慧的教学。
(二)佛教的教学目标
  佛教教学的方针是彻底破除“迷信”。 佛门常讲:“破迷开悟,离苦 得乐。”迷是什么呢?对自己、对生活环境的真相不了解。因为不了解真相, 往往就看错了 ,也想错了;看错、想错,也就做错。做错的结果就是苦啊!如果一个人对于宇宙人生的真 相能够真正理解,没想错、没看错、没做错,所得的结果一定是快乐。所以“破 迷开悟”, 是从因上说;“离苦得乐”,是从果上说。为达到这个目的,佛教 教学的方针是“破除迷信 ,启发真正的智慧”,让我们有能力在现实环境里辨别:真、妄、邪、正、是 、非,乃至于 善、恶、利、害。然后再帮助一切众生建立理智、大觉、奋发、进取、乐观、向上的慈悲济 世的宇宙人生观。可见佛教既不消极,也不落伍,是能给我们真实利益的。无量寿经上讲: 佛教是圆满地帮助我们解决众生一切苦难的问题,让我们每个人在这一生中得到幸福快乐、 家庭美满、社会和谐、国家富强、世界大同。这就是佛教在我们世间的目标,至于往后的目 标——断烦恼、出三界——,殊胜的利益,就更不可思议了。所以大家要认清楚,佛法是 教学,是真的能让我们得到真、善、美、慧,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5 13:16:45 | 只看该作者
没有差别。现在我们把智慧德能都失掉了!怎么失掉的?佛用一句话,把我们的 病根说出来了——“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就是我们的 病根之所在。我们从佛 境界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就是受妄想、执著之害;每天还在继续不断的搞生死轮回,也是妄 想、执著;生活过得这么苦,还是妄想、执著。妄想、执著的确是一切迷惑、灾难的病根啊 ! 妄想、执著去掉一分,我们就得一分自在,就恢复一分的智觉;要把妄想、执著断得干干净 净,我们的佛性就重新又恢复了,恢复到本来佛了,这个事实真相佛在大经里面明白的告诉 了我们。大智大觉的对象,就是无尽时空里面所包含 的一切万事万物。这个“万”不是数字,只是形容极多——无量的 无量。佛经上常说,人身 上一根汗毛,或说微尘,这是讲小的。“正报”小的毛端,“依报”小的微尘;大的可到虚 空法界,这一切事物就是我们智觉的对象,佛用一个代名词代表这些万事万物,这个代名词 就叫做“法”。所以“佛法”这两个字连 起来。就是无尽的智慧、觉悟,觉了宇宙人生一切 万事万法。中国人常讲“佛法无边”,确实是无量无边。所觉的对 象没有边际,能觉的智慧也 没有边际。这无量无边的智觉,诸位要记住,是自己的本能。不过这里面还有一件事情是 我们很不容易体会的,那就是佛跟我们讲:“我们本能的智觉与智觉的对象(宇宙人生万 事万物),是一不是二。”这个我们很不容易理解。实在说,如 果我们很冷净的去思惟、观 察:假如佛所说的这句话真的能成立——这个智觉是究竟圆满的——,那这句话就可以相信 ,我们便应该相信;如果说“能知”跟“所知”是对立的,这个智与觉就很难讲到圆满;换 句话说,那是有限的,不是究竟圆满的。但是佛告诉我们,“能知、能觉”与“所知、所觉 ”是一不是二。这是佛法里面常讲的“一真法界”, 也就是华严最真实、最圆满、最高的境 界。净土宗讲的西方极乐世界都是属于一真法界。以上,我们明了“佛法”这个名词的含意 ,对于什么叫“佛法”,会有一个粗浅的认识。民国初年有一位 欧阳竟无先生,是当代的 大佛学家,他在南京创立支那内学院,培养了不少的佛教人材,有出家的,有在家的。这
  一 位大师,于民国十二年,在第四中山大学(现称南京师范大学)发 表了一次讲演,讲题是:“ 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世所必需。”当时在中国引起相当的震撼。他举 了很多例子 为佛法正名。这篇讲演由王恩洋居士整理印成小册,中华也有流通,诸位仔细看看,他的观 点是非常正确的。

◎二、什么是佛教

  佛教究竟 是什么呢?学佛的人不能不知道。“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佛陀 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 教育。教育内涵包括了无尽无边的事理,比现代大学里面的课程内容还要多。时间上,它讲 过去、现在、未来;空间上,它讲我们眼前的生活一直推演到无尽的世界。所以它是教学、 是教育,不是宗教;它是智慧、觉悟宇宙人生的教育。中国孔子的教育、是讲一世(一生)— —从生到死的教育。佛法是三世的教育,讲过去、现在、未来。佛教真的是教育吗?如果 我们仔细观察,这个疑问就会消除。在日常生活中,只有教学才有师生的称呼,我们称释迦 牟尼佛为根本的老师(本师),就是表示这个教育是他老人家创始 的,他是第一位创办人。我 们自称为“弟子”,弟子是中国古时候学生的自称。由这些称呼, 我们知道我们跟佛的关 系是师生关系。就宗教而言,上帝与信徒不是师生关系。佛门则是清清楚楚说明,佛与我们 是师生关系;我们与菩萨是同学的关系——菩萨是佛早期的学生,我们是佛现在的学生。我 们与菩萨是前后期同学,菩萨是我们的学长,这事要弄清楚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称呼出家 人为“和尚”,其实在一个寺院里只有一位和尚。“和 尚”是印度话,翻作“亲教师”。 就是亲自教导我的老师,就像现在学校里的指导教授,他是直接指导我的,关系非常亲近、 密切。他若是不直接指导我,就称他为“算命师傅”,这如同学校里的 老师很多,但他没有上过 我的课,没有指导过我。“和尚”与“算命师傅”的差别就在这里。代表和尚教学的老师称作“ 阿黎”。阿黎的言行,可以做我们的榜样,可以做我们的模范,我们可以 跟他学习。这 些称呼在教育里才有,宗教里面没有这种称呼。由此可以证明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再从 佛教道场的组织(中国佛教寺院)来看,寺院是佛教教学与佛教艺 术相结合的一个教育机构 ,就像现在的学校与博物馆结合在一起。这种形式,就是现代所讲的艺术教学。现代人处处 讲艺术,佛教在二、三千年前就实行艺术教学了。从寺院的组织也能看出它与现代的学校大 致相同。“和尚”相当于学校校长,是主持教学政策的人,课程是 他制定的,教师是他聘请的,这是和尚 的职责。和尚下面有三位帮助他的人,佛家称为纲领执事,分掌三个部门:掌管教务的称“ 首座”;掌管训导的称“维那”;掌管总务的称“监院”。名称与学校不相同,实际上他们 管的事务跟现代学校里面的教务、训导、总务没有两样,可知寺院机构的组织确实是一所学 校,是一所非常完整的学校。中国过去称之为“丛林”,“丛林”就是佛教大学。我们从 佛教的起源,一直到中国佛教的建立,可见它的确是一个教学的体系,这事实我们必须要认 识清楚,然后才知道我们到底在学什么!

◎三、现代的变体佛教

  目前这个世界上,佛教至少有四种不同的形 式,同时出现在世间,所以把我们 搞迷糊了。第一、是刚才讲的“传统的佛教”, 就是“佛陀教育”。 释迦牟尼佛原本就是这个样子。但是传统的佛教教育现在很少见了,其他的佛教,多少也都 是 变了质的。第二、是“宗教的佛教”。佛教 本来不是宗教,现在变成 宗教了。今天我们听人家说佛教是宗教,我们也没有办法否认!为什么呢?摆在外面的形式确 确实 实是宗教。不象从前的寺院丛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用百度帐号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道中道算命网

GMT+8, 2024-6-3 05:36 , Processed in 0.074876 second(s), 14 queries .

㊣ 道中道算命网

㊣  在线算命网欢迎您!QQ:51538801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