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中道算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用百度帐号登录

只需两步;快速登录论坛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南无无量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 卍续藏第05册No.0232华严经疏钞玄谈卍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8-1-10 13:38:04 | 只看该作者
分享到:
  七因无限者谓因多德远因果相称故但修一缘起之因则果中尚如缘起无碍况有无限之因无边行海皆备修耶况一一行自复无尽如一慈门即有佛刹尘数况于余门而云无性等观者近等上四谓唯心所现观法性融通观如幻梦观如影像观兼缘起无性观故总收前六因中皆为此观观法唯心乃至观法如影像故用此六观该一切法谓若染若净若依若正若因若果同类异类是法所摄皆用六观贯之故今成果如于六观自在无碍二者等余诸因齐佛所知普贤所行十方三世无尽无尽所有因门皆此门摄故云及余无量殊胜因耳其大愿回向称法界修亦该通法界诸因言如所起果者如于昔因所得果故。

  ▲八证穷者由冥真性得如性用。

  ▲故经云无比功德故能尔。

  八佛证穷者文中二先正释但得成佛法尔能尔。

  ●经云下引证无比功德即佛德也普贤行品云世界及如来种种诸名号经于无量劫说之不可尽何况最胜智三世诸佛法从于法界生充满如来地明佛地德用不可说也又下偈云其中人师子修佛种种行成于等正觉示现诸自在此亦明因圆果满故有大用耳前即德相此即业用。

  ▲九深定用故者谓海印定等诸三时力故。

  ▲贤首品云入微尘数诸三昧一一出生尘等定而彼微尘亦不增等。

  九深定用中先正释言海印定等者如下第六十一经略说一百门三昧及智论五百三昧等。

  ●贤首品下引证而云等者有二义一只等此偈余文文云于一普现难思刹彼一尘内众多刹或有有佛或无佛或有杂染或清净或有广大或狭小等即是三昧现自在也二等余经即彼次前偈云众生形相各不同行业音声亦无量如是一切皆能现海印三昧威神力如是等文其处非一。

  ▲十神通解脱故者谓由十通及不思议等解脱故。

  ▲不思议法品十种解脱中云于一尘中建立三世一切佛法等。

  ▲由上十因令前教义等十对具上同时等十门以为别教一乘义之分齐。

  由上十因下第三总结所属正结周遍含容以事事无碍故该取前三故皆别教分齐。

  ▲第四教所被机者夫教因机显离机无言上说义深弘深未委被何根器。

  ▲若明能应者十身圆音今直彰所被。

  第四教所被机中二先总后别前中初蹑前起后。

  ●后若明下约法拣定。

  ▲通有十类前五拣非器后五彰所为。

  通有十类下第二别也于中先标二门后前中下别释其相。

  ▲前中一无信非器以闻生诽谤堕恶道故二违真非器依谤此经以求名利不净说法集邪善故下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三乖实非器谓如言取文超情至理不入心故论云随声取义有五过失。

  随声取义有五过失者即十地论释示说分齐中文论云一不正信二退勇猛三者诳他四者谤佛五者轻法下文具释。

  ▲上三皆是凡愚故下文云此经不入余众生手。

  ▲四狭劣非器谓一切二乘出现品云一切二乘不闻此经何况受持故虽在坐如聋如瞽五守权非器谓三乘共教诸菩萨等随宗所修行布行位不信圆融具德之法故。

  ●下经云设有菩萨无量亿那由他劫行六波罗蜜不闻此经或时闻已不信不解不顺不入不得名为真实菩萨故。

  下经云设有菩萨等者即出现品如前已引。

  ▲后五显所为中一正为谓是一乘圆机故出现品云此经不为余众生说即通指前五唯为大乘不思议乘菩萨说即正为之机谓一运一切运圆融行位即深不思议又能遍达诸教即广不思议故文云非余境界之所知普贤行人方得入等。

  ▲二兼为谓即时虽未悟入而能信向成种如出现品食金刚喻故地狱天子十地顿超大海劫火不能为障。

  ▲约未悟入故名为兼。

  地狱天子即随好品大海劫火即十地品故彼偈云虽在海水劫火中堪受此法必得闻是也言约未悟入故名为兼者通外难也恐有难云既有顿超之益即是当机何名为兼通意可知。

  ▲三引为即前权教菩萨不受圆融之法故十地之中寄位显胜借其三乘行布之名彼谓同于我法后因熏习方信入圆融以离此普法无所归故权教极果无实事故。

  权教极果无实事故者如有五教唯圆教因果俱有实事前四因中则有至果皆无由修权因若入地后即入实故犹如百川浩荡千里亦无究竟归处究竟归处即是海故。

  ▲四者权为即是二乘谓既不闻况于受持故诸菩萨权示声闻或在法会而聋盲彰其绝分或示在道而启悟知可回心。

  或在法会而聋盲等者释其示相略有二类上即五百在本会中或示在道下即末会初六千比丘也。

  ▲五远为谓诸凡夫外道阐提悉有佛性今虽不信后必当入。

  五远为中疏文有四一立理正明二出现品下引证三前三非器下会释四又彼品下明恶是所为初一可知。

  ▲故出现品云如来智慧大药王树唯除二处不能为作生长利益所谓二乘堕无为坑及坏善根非器众生溺大邪见贪爱之水然亦于彼曾无厌舍。

  二即彼品见闻利益中文。

  ▲前三非器是溺邪见第四非器是随深坑故皆拣之今四及五明佛无厌舍故示而诱之熏其成种。

  前三非器下三会释也一不信二违真三乖实然初一正是邪见二三非是邪见而皆配入邪见者然邪见有二一轻二重初一深重邪见二三即轻浅邪见谓但违真乖实皆邪见故又以经中但拣二处欲配前非器令尽故合入邪见之中第四非器即前狭劣二乘今四及五者即所为中四权为五远为此二即曾无厌舍。

  ▲又彼品中明不信毁谤亦种善根谓谤虽堕恶由闻历耳终省悟故又云如日亦与生盲作利益故。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1-10 13:37:18 | 只看该作者
  八与一切法同其体性德成托事门。

  ▲九以真如遍在昼夜日月年劫皆全在故在日之时不异在劫故有十世异成门况时因法有法融时不融耶。

  九遍在昼夜及遍在年劫二德成十世门。

  ▲十此事即理时不碍与余一切恒相应灭有主伴门。

  十性常随顺及与一切法恒共相应二德成主伴门疏中密用经文以经对疏一无差失设有不具经文意亦有之文中先别明十门。

  ▲故一理融通十门具矣。

  后故一理下结也文并可知。

  ▲五如幻梦者犹如幻师能幻一物以为种种幻种种物以为一物等。

  五如幻梦中二先幻后梦前中先喻后合前中正释。

  ▲经云或现须臾作百年等。

  后经云下引证此即晋经贤首品文等取下句云幻力自在悦世间若唐经云譬如幻师知幻法能现种种无量事须臾示作日月岁城邑丰饶大安乐等普贤行品云譬如工幻师示现种种事其来无所从去亦无所至幻性非有量亦复非无量于彼大众中示现量无量等四十二经云佛子譬如幻师持咒得成能现种种差别形相咒与幻别而能作幻咒唯是声而能幻作眼识所知种种诸色等十忍品云譬如幻非象非马非车非步非男非女非童男非童女乃至云非一非异非广非狭非多非少非量非无量非粗非细非是一切种种众物种种非幻幻非种种然由幻故示现种种差别之事如是等文其处非一。

  ▲一切诸法业幻所作故一异无碍。

  一切诸法等者合也华藏品云如幻师咒彼能现种种事众生业力故国土不思议明知业即幻师又如中论偈云譬如幻化人复作幻化人如初幻化人是则名为业幻化人所作是名为业果等又十忍品云佛子此菩萨摩诃萨知一切法皆悉如幻从因缘起于一法中解多法于多法中解一法等偈中云众生及国土种种业所造入于如幻际于彼无依着又偈云诸业从心生故说心如幻若离此分别普灭诸有趣斯则显业自如幻矣又云度脱诸众生令知法如幻众生不异幻了幻无众生等其文非一。

  ▲言如梦者如梦中所见广大未离枕上历时久远未经斯须。

  言如梦等者疏文分二先喻后引论证便当于合初中言所见广大未离枕上者第六十经梦游天宫喻云譬如有人于大会中昏睡安寝忽然梦见须弥山顶帝释所住善见大城乃至云其人自见着天衣服普于其处住止周旋其大会中一切诸人虽同一处不知不见何以故梦中所见非彼大众所能见故释曰天宫广大岂离枕上余类此知昔人云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等亦时非离须臾也普贤行品云了达诸世间假名无有实众生及世界如梦如光影于诸世间法不生分别见善离分别者亦不见分别无量无数劫解之即一念知念亦无念如是见世间无量诸国土一念悉超越经于无量劫不动于本处等如是自在皆由如梦故十忍品云譬如梦中见种种诸异相世间亦如是与梦无差别又云譬如梦所见长短等诸色如是等文其处非一皆以如梦长短即无长短故不碍长短也。

  ▲故论云处梦谓经年觉乃须臾项故时虽无量摄在一刹那。

  故论云处梦谓经年等者二引证便合即无性摄论第六所引但言如有颂云斯即引经耳案西域传云昔有隐士结庐屏迹博习伎术究极神理能使瓦砾为宝人畜易形但未能驭风云陪仙驾阅图考古更求仙术其方曰夫神仙者长生之术也将欲求学先定其志筑建坛场命一烈士执长刀立坛隅屏息绝言自昏达曙求仙者中坛而坐手按长刀口诵神咒收视返听达明登仙是人既得仙方而访列士营求旷岁未谐心愿后得烈士先与人佣力难辛五年一旦违失遂被笞辱又无所得悲号巡路隐士既见命以同游来至茅庐以术力故化具肴馔已而令入池浴服以新衣又以五百金钱遗之曰尽当来求幸勿外也自时厥后数加重赂潜行阴德感激其心烈士嘱求效命以报知己隐士曰我求烈士弥历岁时幸而会遇奇貌应图非有他故愿一夕不声耳烈士曰死尚不辞岂徒屏息于是设坛场受仙法依方行事坐待日昏昏暮之后各司其务隐士诵神咒烈士按铦刀殆将晓矣忽发声叫是时空中火下烟??云蒸隐士疾引此人入池避难已而问曰诫子无声何以惊叫烈士曰受命后至夜分惛然若梦变异更起见昔事主躬来慰谢感荷厚恩忍不报语彼人震怒遂见煞害受中阴身顾尸叹惜犹愿历世不言以报厚德遂见托生南印土大婆罗门家乃至受胎出胎备经苦厄荷恩负德忍而不言暨乎受业冠婚丧亲生子每念前恩忍而不语宗亲戚属咸见怪异年过六十而有一子妻谓曰汝可言矣若不语者当煞汝子我时惟念已隔生世自顾衰老唯此稚子因止其妻令无煞害遂发此声耳隐士曰我之过也此魔娆耳烈士感恩悲事不成愤恚而死此即未经半宵已历二生况年月耶此类甚多故知时处等皆如梦自在。

  ▲六如影像者一切万法略有二义一皆如明镜含明了性一心所成故二分别所现如影像故由初义故为能现由后义故为所现故一切法互为镜像如镜互照而不坏本相。

  ▲下经云远物近物虽皆影现影不随物而有远近等。

  六如影像等者文亦有二先正释后引证前中然约镜像喻镜不是像像不是镜故无镜之能此但取像以况性空虚无之义今取即入自在故明一切具于镜像二义故疏结云如镜互照则一一法上有镜有像也。

  ●下经云下即十忍品彼云然诸众生知于此处有是影现亦知彼处无如是影远物近物虽皆影现影不随物而有远近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能知自身及以他身一切皆是智之境界不作二解谓自他别而于自国土于他国土各各差别一时普现释曰若不如影何得诸处一时顿现故引远近之言意取自在偈中云譬如水中影非内亦非外菩萨求菩提了世非世间不于世住出如影现世间入此甚深义离垢悉明彻不舍本誓心普照智慧灯世间无边际智入悉齐等普化诸群生令其舍众着释曰不了如影安能普入无边之世。

  ▲七因无限者谓诸佛菩萨昔在因中常修缘起无性等观大愿回向等称法界修及余无量殊胜因故今如所起果具斯无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用百度帐号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道中道算命网

GMT+8, 2024-6-17 00:16 , Processed in 0.057908 second(s), 14 queries .

㊣ 道中道算命网

㊣  在线算命网欢迎您!QQ:51538801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