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中道算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用百度帐号登录

只需两步;快速登录论坛

楼主: 南无无量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 《群书治要》第二册卍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8-1-31 21:08:37 | 只看该作者
分享到:
而并非天命不可挽回。

25、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敬其身也。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①诸②!”病,犹难也。(卷九 论语)
【注释】①病:难,不易。②诸:“之乎”二字的合音字。
【白话】子路问怎样才算君子。孔子说:“以敬来修治自己,使身心言语统归于敬,处处合礼,这就可以算是君子了。”子路又问:“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治自己来让百姓得到安乐。修治自己进而令百姓得以安乐,这件事就是连尧、舜那样的圣君,恐怕也难做得周到呀!”

26、主者国之心也,心治①则百节②皆安,心扰则百节皆乱。治犹理也。节犹事也。以体喻也。(卷四十一 淮南子)
【注释】①治:指心绪安宁平静。②节:骨节。人身骨胳联接的部分。
【白话】君主好比是国家的心脏,心安则全身都会安定,心乱则全身都会紊乱。

27、故天下不正,修之国家;国家不正,修之朝廷;朝廷不正,修之左右;左右不正,修之身;身不正,修之心。所修弥①近,而所济弥远。禹②、汤③罪④己,其兴也勃焉,正心之谓也。(卷四十九 傅子)
【注释】①弥:更加,愈发。②禹:姒姓,名文命,鲧之子。又称大禹、夏禹、戎禹。后被选为舜的继承人,舜死后即位,建立夏代。③汤:契的后代,子姓,名履,又称天乙。商开国之君。④罪:归罪于。
【白话】所以,天下不正就要整治国家,国家不正就要整治朝廷,朝廷不正就要整治身边的臣子,臣子不正就要加强自身的智慧德能,自身不正就首先要调整自己的思想。所整治的越切近,所成就的越远大。夏禹、商汤常常检讨自己的错误,国家的兴盛就很快,这是调整自己思想的结果。

28、唯不推心①以况②人,故视用人如用草芥。使用人如用己,恶③有不得其性者乎?古之达④治者,知心为万事主,动而无节则乱,故先正其心。其心正于内,而后动静不妄,以率先天下,而后天下履正⑤,而咸保其性也。斯远乎哉?求之心而已矣!(卷四十九 傅子)
【注释】①推心:以诚相待。②况:比,引申为推及;推测。③恶:音wū/ㄨ。相当于“何”、“怎么”。④达:通晓;明白。⑤履正:躬行正道。
【白话】正是没有推己及人去体谅他人,所以看待用人如用草芥。如果任用别人就像任用自己,(如此感同身受)怎么会不了解人民的性情(顺应民心而治)呢?古代能通达治国之道者,明白心是万事的主宰,行为无节制,就会使国家动乱,所以首先端正自己的思想心态。假如思想心态端正,无论动还是静,都不会胡作非为,自己做天下人的表率,天下人就会践行正道,从而皆能保有其良善的本性。这些要求遥远吗?不过是求之于自心而已呀!

29、故上老老①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背。所恶于上,无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卷七 礼记)
【注释】①老老:以敬老之道侍奉老人。
【白话】所以在上位的人能尊敬老年人,那么百姓的孝敬之风就能兴起;在上位的人能敬事长者,那么百姓的爱敬之风就能兴起;在上位的人能体恤孤苦无依的人,那么百姓之间就不会相互背弃。不喜欢上司对自己的一些做法,就不要这样去对待下属;不喜欢下属的一些行为表现,自己就不要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上级。

30、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卷七 礼记)
【白话】尧王、舜王以“仁”领导天下,百姓就跟着他行仁;夏桀、商纣以暴戾横行天下,百姓就跟着他做坏事。

31、夫上之所为,民之归①也。上所不为,而民或为之,是以加刑罚焉,而莫敢不惩。若上之所为,而民亦为之,乃其所也,又可禁乎?(卷五 春秋左氏传中)
【注释】①归:趋向,归附。
【白话】上位者的所作所为,百姓会趋向效法。上位者所不做的事,而百姓有人做了,因此加以惩罚处分,就没有谁还敢不加以警戒。若上位者所做的,百姓也有人做了,这乃是势所必然的,又怎能禁止得了呢?

32、孔子曰:“人而不仁,疾之以甚,乱也。”故民乱反之政,政乱反之身。身正而天下定。是以君子嘉善①而矜不能,恩及刑人,德润穷夫②。施惠悦尔,行刑不乐也。(卷四十二 盐铁论)
【注释】①嘉善:赞美善人。②穷夫:鄙贱之人。
【白话】孔子说:“对待不仁的人,憎恶得太过分,那就必然立即作乱了。”因此,下民乱了,要从朝政上反省原因;朝政乱了,要从执政者自身反省原因。自身思想观念、行动举措都正确了,天下自然安定。所以,君子能够赞美善良的人,又能够同情那些不能为善的人,对受刑的人给予恩惠,对鄙贱之人也施与恩德。在施与恩惠时内心满怀喜悦,而在不得已需要执行刑罚时就会感到难过。

33、是以天万物之覆①,君万物之焘②也。怀生③之类,有不浸润于泽者,天以为负;员首④之民,有不沾濡⑤于惠者,君以为耻。(卷四十七 政要论)
【注释】①覆:保护;庇护。②焘:音dào/ㄉㄠˋ。覆盖,引申为庇荫。③怀生:指有生命之物。④员首:指百姓。⑤沾濡:浸湿。指蒙受恩泽。
【白话】因此,上天是万物的庇护者,君主是万物的保护者。凡是生灵,只要有一个没有得到滋润,上天就会觉得有所亏欠;百姓之中,只要有一人没有得到君王的恩惠,君主就会觉得这是耻辱。

34、《象》曰:山上有水,蹇①。君子以反身②修德。除难莫若反身修德也。《彖》曰:蹇,难也,险在前也。见险而能止,智矣哉!(卷一 周易)
【注释】①蹇:音jiǎn/ㄐㄧㄢˇ。跋行艰难。②反身:反求自身。
【白话】《象传》说:山上流水跌宕曲折而下,行动艰难,这是蹇卦的象征。君子看到此卦,就想到在困难之时应该反省自身,修养自身德行。《彖传》说:蹇卦,象征着艰难,就是前面有危险的意思。看到险情能够停止,这是明智之举啊!

35、修己而不责人,则免于难。(卷四 春秋左氏传上)
【白话】修养自己的德行,而不去责难别人,就会免于遭受祸难。


四、尊贤
36、仁人也者,国之宝也;智士也者,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8-1-31 21:07:51 | 只看该作者
以这种心态治国则会使国家衰败。

7、天下之愚,莫过于斯,知贪前之利,不睹其后之患也。(卷十二 吴越春秋)
【白话】天下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了,只贪图眼前的利益,而看不到身后的祸患。

8、今人之所以犯囹圄①之罪,而陷于刑戮②之患者,由嗜欲无厌③,不修度量④之故也。(卷四十一 淮南子)
【注释】①囹圄:音líng yǔ/ㄌㄧㄥˊ ㄩˇ。监狱。②刑戮:受刑罚或被处死。③厌:满足。④度量:法度。
【白话】人们之所以犯监禁之罪,而遭刑罚、杀戮之祸,是因为其嗜欲没有止境,(心灵堕落)而不以法度自我要求的缘故。

9、夫物暴长①者必夭折,功②卒成者必亟坏。(卷二十二 后汉书二)
【注释】①暴长:急遽生长。②卒:突然。后多作“猝”。
【白话】任何东西迅猛生长必然会夭折,功业仓促而成必然会很快衰败。


乙、勤俭
10、俭,德之恭①也;侈,恶之大也。(卷二十九 晋书上)
【注释】①恭:通“洪”。大。
【白话】节俭是伟大的美德,奢侈是严重的恶行(因为节俭可培养爱敬之心,奢侈则产生很大后患)。

11、古言非典义,学士不以经心;事非田桑,农夫不以乱业;器非时用,工人不以措手;物非世资,商贾不以适市。士思其训,农思其务,工思其用,贾思其常。是以上用足而下不匮。(卷四十九 傅子)
【白话】古时,言谈不符合经典义理的,学士不会留心;不是耕田养蚕之事,农夫不因之而扰乱本业;器具不适宜当时使用的,工人就不动手去做它;物品不是社会需要的,商人不把它运到市场。士人想着圣贤的训诲,农民想着务农,工人想着器物的实用,商人想着经营常用的物品。因此,在上者用度充足,百姓的需要也不缺乏。

丙、惩忿
12、损。君子以惩忿窒欲。可损之善,莫善损忿欲。(卷一 周易)
【白话】君子看到损卦,就知道应当善于掌控自己的愤怒,克制自己的欲望。

13、秦始皇之无道,岂不甚哉?视杀人如杀狗彘①。狗彘,仁人用之犹有节。始皇之杀人,触情②而已,其不以道如是。而李斯又深刑③峻法,随其指而妄杀人。秦不二世而灭,李斯无遗类④。(卷四十九 傅子)
【注释】①彘:音zhì/ㄓˋ。猪。②触情:触发情绪。③深刑:严刑。④遗类:指残存者。
【白话】秦始皇残暴无道,岂不是太严重了吗?看待杀人如同杀猪狗。猪狗,仁人使用它们尚且有节制。始皇杀人,只是因触怒了自己而已,他不按道义行事达到了如此程度。李斯又进一步施行严刑峻法,按自己意图胡乱杀人。结果秦朝不满两代就亡国,李斯也全族绝灭。

丁、迁善
1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卷九 论语)
【白话】孔子说:“看见贤人,便应当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应当自我反省(是否有和他类似的情形)。”

15、太上乐善,其次安之,其下亦能自强也。(卷三十五 曾子)
【白话】人最高的境界是乐于为善,其次是习惯为善,其下是能够勉励自己努力为善。


戊、改过
16、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矣。从善改过,益莫大焉。(卷一 周易)
【白话】君子看到益卦,就知道见到别人的善言善行就应该努力效仿,有过错就要立即改正。

17、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卷五 春秋左氏传中)
【白话】哪个人没有犯过错误?犯了过错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大的善行了。

18、太上不生恶,其次生而能夙绝之,其下复而能改。(卷三十五 曾子)
【白话】人最高的境界是没有恶念,其次是有了过错能早早地断绝,其下是错误复犯后终能改过。

19、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主,亲也。惮,难也。(卷九 论语)
【白话】孔子说:“君子内心和外表不庄重,便没有威仪,学问都不坚固。亲近忠信之人(以他们为师),不和与自己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交朋友。有了过失,不要怕改正。”


二、敦亲
20、刑①于寡妻②,至于兄弟,以御③于家邦。刑,法也。寡妻,寡有之妻,言贤也。御,治也。文王以礼法接待其妻,至于其宗族,以此又能为政,治于家邦。(卷三 毛诗)
【注释】①刑:法。指以礼法相待(依郑玄笺注)。②寡妻:嫡妻。③御:治理。
【白话】修养德行首先给自己的妻子做个好榜样,处处以礼法相待,由此扩展到作为兄弟们的表率,进而就可以用来治理一家一国了。

21、君之于世子也,亲则父也,尊则君也。有父之亲,有君之尊,然后兼天下而有之。(卷七 礼记)
【白话】君王对于世子,从亲疏关系而言是父亲,从尊卑关系而言则为君王。君王对于全国民众既具有父亲的亲爱,又具有君王的尊严,然后才能君临天下、拥有百姓。

22、《传》曰:“周之同盟①,异姓为后。”诚骨肉之恩,爽②而不离。亲亲③之义,寔④在敦固。未有义而后其君,仁而遗其亲者也。(卷二十六 魏志下)
【注释】①同盟:《左传?隐公十一年》及《三国志?陈思王植传》通行本均作“宗盟”。宗盟,指天子与诸侯的盟会。②爽:差失;不合。③亲亲:亲爱亲属。④寔:同“实”。确实,实在。
【白话】《左传》上说:“周朝天子与诸侯盟会,异姓诸侯排列在后。”实在是因为骨肉之间恩情深厚,即使有过失也不会离弃。亲爱亲属的道理,确实应当敦厚坚贞。未曾有忠义的臣子会怠慢君主,也未曾有仁德之人会遗弃自己的亲人。

23、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①。兴,起也。能厚于亲属,不遗忘其故旧,行之美者也,则皆化之,起为仁厚之行,不偷薄。(卷九 论语)
【注释】①偷:浇薄;不厚道。
【白话】在位的君子,若能厚待他的父母兄弟,民众就会兴起仁爱之风;不遗弃他的旧友故交,民众就不会对人冷淡无情。

三、反身
24、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也。”故治乱废兴在于己,非天降命不可得反也。(卷十七 汉书五)
【白话】孔子说:“人能光大道义,不是道义去光大人。”所以国家的安定与动乱、兴盛与衰亡,都决定于君主自己,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1-31 21:07:08 | 只看该作者
商务印书馆曾经在日本天明本的基础上校勘重排出版,简称“商务本”。元和、天明本目录中,共计六十五部典籍,而金泽文库本卷四十六另有《时务论》一篇,内容则是元和、天明本卷四十八《体论》的最後两段,故《治要》采纳的典籍实为六十六部。而全书流传至今,已缺卷四春秋左氏传上、卷十三汉书一、卷二十汉书八。我们选编《群书治要360 第二册》时,为弥补此缺憾,故从《治要》相关典籍原文前后,节录了若干精彩片段。
魏征等大臣辑录《治要》所依据的六十六部原著,均为贞观以前的古籍经典,这些古籍经典在唐之后的千余年,经过官方、学者的多次点校、勘误、整理,故与当今出版的相应典籍存有差异。比如《论语》中,现今众所周知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句,《治要》辑录的《论语》,则是“我三人行,必得我师焉”。这是《治要》值得重视的又一文化价值,它保留了唐初古籍善本的原貌。
此《群书治要360》所选的三百六十条原文,均依据《治要》。当《治要》用字与现今流通的相应原著有所不同,而译文又需参考现今用字,则在译文后稍作说明。
《治要》对六十六种典籍的采录,并非仅以删节处理,而是摘录其要。如对《礼运大同篇》,《治要》浓缩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是谓大同。”若读者欲深入了解这六十六部典籍,还需阅读典籍全文。
二、字体、字形
本书采用简体汉字。我们以中国国家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文字使用规范条例》、《简化字总表》为基准,未尽之处,依照古籍整理通例处理。原本中的混刻字,如已己巳、曰日等,一律改为规范字。全书采用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一九六四年颁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型表》规定的新字形。
三、标点
金泽文库本、元和本《群书治要》无断句,天明本的断句,全部用“、”作为标志。本书断句以天明本为主要参考,个别地方依照商务本或所引典籍的通行读本进行断句,全书均采用现行标点符号。
四、注释、翻译原则
本书注释力求简而精。若有小注对原文字词已有阐释,原则上就不在注释中重复列出。译文则采用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式。译完若觉仍欠圆满,则在译文后稍加发挥,以便读者更好地领纳先贤的精神。
五、排版说明
本书分原文、注释、白话三部分。《治要》原文中的小注,仍以双行夹注方式呈现;天明本、商务本页眉处的校勘文字,现改放入原文中,亦以双行夹注方式呈现,为示区别,校勘文字用括号加以标明。

《群书治要360》编辑组 谨识
目录
壹、君道        7
一、修身        7
甲、戒贪        7
乙、勤俭        10
丙、惩忿        11
丁、迁善        12
戊、改过        12
二、敦亲        13
三、反身        15
四、尊贤        20
五、纳谏        23
六、杜谗邪        29
七、审断        32
贰、臣术        35
一、立节        35
二、尽忠        38
三、劝谏        39
四、举贤        41
参、贵德        43
一、尚道        43
二、孝悌        49
三、仁义        52
四、诚信        57
五、正己        59
六、度量        62
七、谦虚        64
八、谨慎        68
九、交友        72
十、学问        73
十一、有恒        75
十二、处世        77
肆、为政        79
一、务本        79
二、知人        85
三、任使        87
四、至公        92
五、纲纪        92
六、教化        97
七、礼乐        110
八、爱民        116
九、民生        119
十、法古        121
十一、赏罚        123
十二、法律        127
十三、征伐        129
伍、敬慎        132
一、微渐        132
二、风俗        133
三、治乱        135
四、鉴戒        137
五、应事        142
六、慎始终        145
七、养生        146
陆、明辨        148
一、邪正        148
二、人情        149
三、才德        150
四、朋党        151
五、辨物        151
六、因果        155


壹、君道
一、修身
甲、戒贪
1、圣人守其所以有,不求其所未得。求其所未得,则所有者亡矣;修其所有,则所欲者至矣。(卷四十一 淮南子)
【白话】圣人安守自己本具的性德,而不贪求自己未获得的。贪求自己未获得的,反而已拥有的会丧失掉(因为贪求则无福,更有甚者会贪赃枉法,将福报折尽);如果修养自己本具的性德,想得到的就会自然得到(因为性德具有无量的智慧德能福报)。

2、绝无益之欲,以奉德义之涂①;弃不急之务,以修功业之基。其于名行,岂不善哉?(卷二十八 吴志下)
【注释】①涂:同“途”,引申指途径,门路。
【白话】断绝无益的欲望,来遵循道德仁义之路;放弃无关紧要的事情,来修习建功立业的根基。这对自己的名声与品行,难道不是很有益的吗?

3、福生于无为,而患生于多欲。故知足,然后富从之;德宜君人,然后贵从之。故贵爵而贱德者,虽为天子不贵矣;贪物而不知止者,虽有天下不富矣。(卷八 韩诗外传)
【白话】幸福产生于内心知足而无所外求,而忧患产生于人的欲望过多。所以一个人知道满足,然后富裕会随着到来;德行适合领导民众,然后尊贵就会随之而来。所以看重爵位而轻视德行的人,虽然做了天子也并不高贵;贪求财物而不知休止的人,虽然拥有天下也并不富足。

4、有以欲多亡者,未有以无欲危者也;有以欲治而乱者,未有以守常①失者也。(卷四十一 淮南子)
【注释】①常:常规,常道。
【白话】有因为欲望太多而灭亡的,没有因为无欲而陷入危险的;有因为想要治理却混乱的,没有因为遵循常道却失败的。

5、三代①之兴,无不抑损情欲;三季②之衰,无不肆其侈靡。(卷二十九 晋书上)
【注释】①三代:指夏、商、周。②三季:指夏、商、周三代的末期。
【白话】夏、商、周三代之所以兴盛,无不是因为领导者对自己的七情五欲加以节制;三代末期的衰败,无不因肆意奢侈浪费。

6、日月欲明,浮云盖之;河水欲清,沙石秽①之;人性欲平,嗜欲害之。夫纵欲而失性,动未尝正也,以治身则失,以治国则败。(卷四十一 淮南子)
【注释】①秽:污染,玷污。
【白话】日月本欲明亮,却有浮云遮蔽它;河水本欲清澈,却有沙石污染它;人性本欲宁静,却有嗜欲妨害它。如果放纵欲望而丧失了本性,那么行动就没有正确的时候,以这种心态修身则自身会陷入危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用百度帐号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道中道算命网

GMT+8, 2024-6-16 14:44 , Processed in 0.057120 second(s), 14 queries .

㊣ 道中道算命网

㊣  在线算命网欢迎您!QQ:51538801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