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术语名词解释--砂
又名「砂头」。堪舆家对龙穴前后左右诸山的总称。古时以砂子堆拨成传授寻龙点穴之法,故称。徐善继《人子须知?砂法》:「夫砂者,穴之前后左右山也。....前朝、后乐、左龙、右虎、罗城、侍卫、水口诸山,与夫官、鬼、禽、曜,皆谓之砂。」廖瑀《泄天机‧消砂入式歌》:「真龙落处四山聚,亦自有名义。昔贤何以唤为『砂』?于理自呼差。杨、曾教人原有格,五、九只从砂上拨,因兹名作《拨砂经》。」砂随位置、形状而有各种称呼;宋.张子微著的《玉髓真经》、明.徐善继、徐善述著的《人子须知》、徐试可著的《天机会元》(顾陵冈原著)等书内有很多图形可以参考。在穴前,近者为「案」,远者为「朝」;在穴後,为「鬼星」、「乐山」;在穴左,为「龙」;在穴右为「虎」;龙、虎上又生砂,明见者为「官星」(多在穴前),不见者为「曜星」:在穴後行龙身上者为「护」、「从」;在水口旁边及内外者为「捍门」、「华表」、「罗城」、「北辰星」、「罗星」(禽星、落河火星),在穴旁外缠山或穴後左右者为「插耳」(太乙、天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