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人 发表于 2013-11-8 15:59:39

知与守的阐述

一个大猴子一个小猴子,大猴子口渴爱喝矿泉水,小猴子口渴爱喝可乐。
      有一天,大猴子口渴了,让小猴子出去买矿泉水。小猴子说:“行,我去给你买。但我走后,你不能偷喝我的可乐。”大猴子满口答应了。等了两个多小时,小猴子不来。-------算命论坛。又两个多小时,还是不来。-------算命论坛。大猴子实在渴的不行了,就喝了一口小猴子的可乐。忽然,门外冲进来小猴子,很生气的说道:“果然是你偷喝我的可乐,我在门外‘守’你半天了”……
      可见“守”的结果是发现问题。不过,小猴子“守”了强势,验证了自己对而对方错,得到的结果是“很生气”。在这里,“守”已不是名词,其中有了一定的过程和时间存续。
      守:官守。寺府之事也。《说文》(寺,廷也;府,文书藏也。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合起来表示政府执行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常言道:要知荣辱……这句话就不足以为道,光知无用,在有知的前提下有守(即作为职守加以处理)才是道,才有意义。
      反过来想想,人常在守什么?守出什么来了?要知道,守什么即是解决什么。守的高境界非守住不放,更在于为解决、为不守、为放下点什么,守出新的变化、进步、提升,才是“守”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所在。
      至此,回顾老子的“知荣守辱、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强守弱……”为什么“知”荣耀好却要“守”辱?为什么知道雄强好却要“守”雌?为什么要知道那些好却要“守”这些常人不愿意“守”?这明显是果因倒置、引人入胜之法,意在不弃人、不弃物,扩大格局,整体联动,和合共生的道理,是不是会让人们的道德境界更深广了呢?
      只有知道“守”住某个问题,抓住不放、当做职责、加以处理,才能不出现或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另外,守住问题的弱项而着手处理,才是最低成本的解决之道,也是老子给人类的非常简单易行的存在和发展道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知与守的阐述